□ 本报记者 吴华
近几年,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在全面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旅游业规模持续扩大,旅游消费者数量不断增加,旅游收入不断攀升。“大同根本逛不够”“跟着悟空游大同”“排队买大同文创”等热点话题不断在各类社交媒体刷屏。
“住”,作为旅游六要素之一,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条件,消费者对旅游住宿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城市形象。当前大同旅游住宿行业现状如何?制约行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又在哪里?如何在深挖大同特色旅游和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文旅消费的新变化实现本地旅游住宿经济高质量发展?
整体态势稳中向好
古城接待体系完善
整体来说,我市住宿业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态势。华严安麓、凯悦臻选、既下山等众多国内外高端酒店品牌纷纷入驻,花园大饭店、云冈大酒店等本土酒店整体向好,锦江之星、如家等连锁快捷酒店遍布,民宿业发展突飞猛进……
其中,大同古城是继云冈石窟景区之后,我市文旅的又一张亮眼名片,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所有旅游业态,来大同逛古城、住古城成为许多游客的必选项。目前来看,古城内接待体系较为完善,软硬件俱佳的酒店饭店、以四合院为特色的精品民宿、突出本土历史文化的小而美的客栈、价格百元以内的青年旅舍一应俱全,但总体表现为规模小、接待能力不足。
国庆假期,在位于古城中心位置的花园大饭店,临近中午,餐饮区一座难求,住宿一房难求。尽管如此,每当客人抵达,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上前搬运行李、介绍引导,忙而有序、热情优质的服务,让客人感到宾至如归。有历史有文化有传承的大同古城吸睛,有故事的“老字号”客栈,则更吸引喜欢大同历史文化的客人入住。10月30日下午,记者在琵琶老店客栈了解到,当天该客栈仅剩一间客房未入住,入住客人七成以上为外宾。有昭君出塞的历史渊源、装修设计文化气息浓郁、服务设施完善、位于古城中心等因素是客人选择这里的主因。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大同古城依托华严寺、九龙壁及晋北院落建筑形态等众多优质的旅游资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创造了具有大同城市文化韵味的独特旅居体验。市餐饮酒店业协会会长贺军表示,目前,古城内各类住宿产品丰富,构建出完整接待体系,形成了大同旅游住宿业特色品牌。
酒店连锁化率跃升
业态呈多元化趋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同全国非省会旅游城市住宿产业发展情况相似,我市住宿产业规模在2021年、2022年出现轻微萎缩,2023年恢复性增长,2024年增长迅速,越来越多投资者看好住宿产业发展,特别是投资小、见效快的小型民宿发展更快。在产业发展趋势方面,则呈现连锁化和“住宿+”业态多元化趋势。
大同火车站附近一家连锁经济型酒店负责人表示,连锁经营模式在酒店营销、员工培训、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比较突出。自己投资的这家酒店经营状况不错,尤其是今年,几乎没出现淡季,眼下已经进入冬季,入住率还能保持在65%。不少朋友也看好大同文旅产业发展,有意投资住宿产业,其中半数以上计划加盟连锁酒店。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2022年,中国酒店连锁化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达到近34%,较2018年提升超10个百分点,且城市发展水平越高,区域酒店连锁化率就越高。相信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大同旅游要素进一步挖掘,随着头部企业如安麓、凯悦臻选、既下山的入驻,以及新的旅游住宿消费生态的构筑等因素的影响,未来我市豪华酒店、高档酒店、经济型酒店连锁化率提升速度会相对较快。
在需求多样化的驱动下,我市住宿产业业态日益多元化,经营者在空间运营方面持续创新,从最核心的住宿服务延伸到了休闲、娱乐、社交等领域,“住宿+”逐渐成为非标准住宿领域最具活力的一股创新力量,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催生了电竞酒店、“轰趴”酒店等“新物种”。古城内一家四合院经营者表示,她经营的四合院就是一个综合体,可以做团建、开年会、“轰趴”……作为当下住宿市场最热门的细分领域之一,“住宿+”模式收获了大量年轻群体的关注。与传统住宿业态相比,将社交等需求纳入其中的创新业态,有着相对更高的重复消费比例和更加稳定的客源。
高端酒店数量不足
接待能力有待提高
在我市旅游住宿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的大背景下,通过对产业发展和管理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业内人士认为,我市旅游住宿业发展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旅游“爆点”时期,消费价格与服务质量不匹配。调研结果显示,“五一”“十一”假期,游客对住宿价格水平接受度较高,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虽然价格上涨,但在合理区间,可以接受”。然而对服务质量认可则不足,某受访者表示,“十一”假期酒店费用高点问题不大,但服务质量并没有跟上,自己在预定时间来到酒店,却不能入住,因为房间还没有做好卫生,而且房间布草、卫生状况都不太好,住宿体验差。因旅游旺季房价上涨而带来的与服务质量不匹配的落差感引发部分游客不满,在社交媒体吐槽、投诉,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市文旅形象。
二是酒店经营主体对今年文旅市场“旺季更旺”“淡季不淡”预估不足,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一位酒店职业经理人表示,大同文旅市场一直淡季和旺季分明,经营较好的酒店平均入住率在50%以上,旺季入住率九成以上,所以酒店所有者并不愿意在用工和设备改造上加大投入,结果2024年大同旅游大火,过了“十一”假期依旧满房,“没工用”和酒店设备老化问题突出,酒店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三是投资者投资大型酒店、高端酒店意愿不强,短期内我市整体住宿业品质难以实现质的提升。尽管2024年大同文旅出圈,令许多投资者看好住宿产业,但囿于投资回报慢、运营成本高及对文旅市场预期保守考虑,投资大型酒店、高端酒店意愿不强。一位受访者表示,2023年全国酒店行业全年平均入住率为52.4%,平均房价为227.3元;民宿行业全年平均入住率为55.8%,平均房价为302.8元。在我市,设施好一些的酒店一间房住宿价格在三四百元,最高八九百元,但投资高端酒店风险较高,目前大多打算投资主题酒店,客房50间左右。
四是住宿业同质化严重,高端酒店、星级酒店不足,涉外接待能力不足,突出个性化、本土文化特色、智能化的民宿、客栈匮乏。文旅消费升级推动游客对旅游出行的住宿设施和环境要求,已经从“功能满足”迈向“精神满足”,这部分游客愿意为高品质的旅行住宿体验买单,而我市目前高端住宿酒店不足。绝大多数旅游民宿、客栈装修普通,产品单一,体验方式较单调,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开发不足,没有形成“旅游住宿+”的产业链,融合业态不充分。对游客而言,仅仅是实现了住宿功能,其他体验欠缺,缺乏特色,导致旅游民宿、客栈缺乏持续的市场吸引力。
五是部分住宿企业设备、服务水平待提升。目前我市部分酒店、民宿的设备设施和接待服务水平不足,有的酒店甚至连最基本的卫生都不达标,存在床单被褥卫生清洁不到位、沐浴热水供应不足、空调设备老化等问题,更遑论针对“银发族”、残疾人、亲子游、宠物的专业设计与服务。酒店、民宿服务人员对服务的专业度认知不足,缺乏专业服务技能,甚至一问三不知,服务质量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努力提升服务品质
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针对当前住宿业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五一”“十一”期间等游客骤增的时间节点而爆发出的问题,建议通过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主管部门职能和行业自律,提升大同旅游住宿业服务品质。
一是在“五一”、“十一”、春节假期等旅游“井喷期”,建议宣传、文旅、公安、市场监管、商务、交通运输、城管、发改、大数据等多部门共同发力,打造更为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每日监测、汇总、上报样本酒店宾馆房间数量,精准研判房间动态,发动全市企业、社区公寓、宿舍、集中培训点等作为应急储备房源,强化游客数量监控,做好人员分流引流等工作。
二是针对价格不合理上涨行为,建议在加强行业自律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及时响应价格监测与价格监管联动协同机制。密切关注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发挥部门内部职能协调、部门单位协同联动、市及区县上下一致“三位一体”市场价格调控监测监管机制优势,每日监测、汇总、上报主要酒店宾馆价格,分析研判每日价格波动趋势,做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为后期相关监管措施推进落实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针对住宿业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建议现有住宿业经营主体重塑企业文化,找准自己定位,可以将自身打造成集住宿、餐饮、零售空间、多功能活动空间等为一体的复合型经营空间,为游客展示真实的大同生活风貌以及大同综合社交生活场景,在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之外,还能为其提供情绪价值。
四是强化民宿管理,引导民宿业合法合规运营。要给予民宿性质清晰明确的定位,确定民宿经营行业的牵头管理部门,建立民宿管理信息平台,完善行政审批手续,强化民宿准入、运营、退出等各环节的监管,制定考核制度,形成有效管理机制。整合现有资源,实现民宿运营集团化、规模化,以规范化的管理服务促进民宿行业健康发展。
五是针对住宿业设施设备落后及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住宿业从业者从软硬件建设上入手,通过升级设施、装修改造、加强员工培训等补短板,更建议从政府层面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大旅游、住宿业等相关专业开设力度,强化旅游住宿酒店、民宿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到服务等环节专业培养,破解专业人才欠缺瓶颈。从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提升住宿服务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