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苑捷 通讯员 张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新荣区把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入手,从制约发展的瓶颈短板入手,办成一批群众可知、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努力答好每一份“民生答卷”,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3年来,全区民生支出累计达30亿元,每年占财政支出的72%以上。
翻开“民生账单”,每一项民生工程的兑现,都推动着新荣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幸福,正从这里出发。
柏油路铺就民生“幸福路”
交通畅,百业旺;村村通,业业兴。新荣区坚持推进“农村路+”发展模式,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等“毛细血管”不断被打通,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覆盖越来越多的乡村,一个个民生项目的实施、一个个民生目标的实现,让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围绕突出新荣特色、展示新荣形象,该区先后实施“双环线”建设、新荣南高速出入口项目、长城一号旅游公路4条支线项目和5条“四好农村路”项目等系列提升工程。以夯实基础展形象,打造特色村庄15个,实施新荣——大呼线一级公路3.315公里路面改造工程、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支线亮马台主题公园旅游线工程等;以美化绿化提颜值,将得胜堡、方山、弥陀山、拒门堡、红石崖等文化元素运用在道路沿线和景点周边;以融合发展增内涵,积极推进“交通+产业+文旅”发展模式,开行农村客运线路18条,方便5万余名群众出行,串接起沿线产业园区、乡村民宿、特色种植、精深加工等产业,有效带动2万余人增收致富。
近3年来,该区先后投资1.6亿元改造区址主干道和小街小巷56条共17.8公里,投资建设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共103公里,投资2.17亿元建设“四好农村路”18条共127公里;投资7081万元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33个,其中,投资1030万元打造8个长城特色示范村,城乡面貌发生明显改善。
巩固脱贫成果绘就幸福新篇
实现城乡居民增收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新荣区委、区政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夯实四项基础。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元象农业千亩设施农业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火石沟百亩设施农业项目已开工,大辰农业鲜食玉米加工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设备;夯实产业帮扶基础,今年1月-10月,全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累计投放452笔2180.53万元,发放庭院经济补助112.75万元,安排绿色小杂粮种植补贴100万元;夯实就业帮扶基础,全区认定帮扶车间13个,吸纳脱贫劳动力74人,全区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4752人,完成率103.01%;夯实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基础,集中搬迁176户342人,4个集中搬迁点实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公共服务有效、有劳动能力的搬迁人员全部稳定务工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新荣区大力扶持就业创业,全区上下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从政策、资金、项目、环境等给予多方面全方位支持,新增就业8894人,新增技能人才1158人。
让民生有温度幸福有质感
教育是民生之基,关系千家万户的福祉。新荣区二中有着35年教龄的教师安淑英说:“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教学设备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教师素质整体得到提升。”
坚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该区优化资源布局,实施校园改扩建项目6个,补充优质教师14名,调整优化学校6所;加快健康新荣建设,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和疾控机构改革,改造建设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和分级诊疗平台,医疗水平稳步提升;完善社会兜底保障,居民医保参保率99.6%,全市排名第一,特困人员和低保及监测对象基本医疗保障参保率100%,全市排名第一;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打响新荣品牌,连获省级“平安县(区)”荣誉称号。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一张张振奋人心的“民生成绩单”,托起新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交织成色彩斑斓的美丽愿景,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