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永宏
“梵宇开金地,香龛凿铁围。影中群像动,空里众灵飞。”唐代诗人宋昱的诗,描绘出云冈石窟的恢弘大气。12月,一场冬雪过后的云冈石窟,依然展现着它的卓越风姿。在景区,云冈研究院副研究员员小中向记者讲述了他近期经历的两次宣讲云冈的特别行动。
一次是,10月19日,他受邀参加了2024年格致论道·海淀116期演讲活动,这是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办公室主办的长期讲坛活动,这次演讲活动也是中关村开学季科学文化大课堂活动,地点在北京未来剧场。活动以“非一般的潮”为主题,邀请国内7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演讲嘉宾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探索故事和科研经历,他们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以跨界传播的前沿视角绘就行业蓝图。动人的故事,精彩的观点,7位嘉宾从各自所从事的行业为现场嘉宾分享了“缔造中国航天奇迹”“实现高超声速飞行”“揭示全新细胞结构”“领略中国书法之美”“唤醒沉睡的古佛像”“追求重器极致精度”“拯救濒危海洋精灵”等全新的行业故事。
在此次演讲活动中,员小中以《永远的云冈》为题,分享了自己从小就与大佛在一起的快乐童年。在员小中的心中,热爱云冈石窟,研究云冈文化,宣传石窟保护,成为他一生的事业。演讲中,他深情分享云冈佛像之美,分享保护云冈石窟的艰辛与荣耀,言语中处处渗透着作为一名云冈人的使命和自豪。员小中说:“小时候在大佛前画画,就觉得奇怪,佛为什么长得和人不一样,大大的耳朵,高高的鼻梁,长大了,知道佛像是外来的,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大佛是按照佛经记述雕刻出来的各种相好,结合了外国人面貌。1961年云冈石窟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时我还没出生。在2001年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作为申报过程的参与者,我感到非常荣幸。尽管能力有限、成绩微薄,但国宝守护之心永恒。”最后,当员小中讲出分享的主题“岁月失语、唯石能言”时,现场观众发出阵阵掌声。
在云冈研究院工作的30多年时间里,员小中先后从事了不同种类的工作。10年前,在担任考古室副主任期间,他主持了第20窟西立佛坍塌石块的拼接复原工作,参与《云冈石窟全集》《云冈石窟窟前遗址发掘报告》《云冈石窟志》等大型专业书籍的编写,在各类期刊报纸发表论文20余篇。活动中,员小中还讲述了修复第20窟西立佛的经历和故事,并展示出云冈石窟的壮阔图景,引起观众对云冈石窟的极大兴趣。
第二次是,11月19日,“梅毅走天下·大同行”文化探访类栏目第二站直播活动在云冈石窟举行。国家一级作家、历史学家梅毅与中国台湾女演员、模特王思懿,中国内地女高音歌唱演员吕薇以纪实访谈的形式走进云冈石窟。那天天气降温,员小中带领嘉宾冒着寒风,身临其境地欣赏北魏石窟造像艺术及风格特征,探讨石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石窟开凿历史到北魏民族融合,员小中通过简洁易懂的讲述,和几位嘉宾共同分享云冈石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他还和嘉宾一起进入第9窟日常保养维修现场,近距离观摩文物保护的作业过程,介绍保养方法和技术,让更多的网友了解到了云冈石窟保护工作的细致入微和持之以恒。近三小时的直播活动,网友关注热度不减,线上观看人数超过百万,在大同抖音榜持续霸屏。直播活动在与吕薇合唱的《千古情未了》歌曲中愉快结束。
员小中说:“两次活动让我看到了弘扬传统、传播新知、共享成果的力量。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不仅见证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壮大的过程,还先后担任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讲述了长征系列火箭的研制故事和发展前景,带领现场观众感受中国火箭的发展脚步,传达出来的中国航天精神让现场观众感动不已。联系到我所从事的云冈学研究工作,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感到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值得我去认真挖掘。”
1500多年,云冈石窟像一位从漫长的历史中走来的老人,栉风沐雨,身躯不断老化。为加强保护,从20世纪70年代起,有关部门对云冈石窟展开大规模维修保护,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云冈石窟的稳定性问题基本解决。云冈石窟文物保护的工作重点已由抢救性保护,转向预防性保护、研究性保护、整体性保护。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支撑下,数字云冈即将诞生,云冈石窟将在数字世界里永生。在员小中看来,一代代云冈人在探索文物保护之路上也经历着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壮大的过程。
员小中说,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传承好、保护好这些财富,是我们文物工作者的责任。既要对历史负责,也要为公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服务。新媒体快速、丰富、面广,是较好的信息传播媒介,能回应大众关注热点,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还能及时公开景区信息,缓解旅游目的地承载压力。“梅毅走天下·大同行”是文化探访类直播栏目,通过这一网络窗口,展示地区特色文化,向世界呈现美丽大同。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云冈石窟,让更多的人参与石窟保护,用更有创意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云冈故事、讲好文化遗产故事,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云冈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