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冬闲”人不闲 乡村气象新

本报记者 苑捷 宋芳 申力

  春种、夏管、秋收、冬闲,是过去农民一年的生活写照。如今,冬季云中大地的乡村,忙碌了一年的村干部和农民并没闲下来,“发展乡村产业”“加快大棚生产”“网络直播带货”……农民告别了曾经的“冬闲”传统,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冬季产业增收路上书写着崭新的“冬忙”致富经。

  干部服务群众忙

  12月10日上午,记者与新荣区郭家窑乡助马堡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峰约好了采访时间,在去的路上接到他的电话:“不好意思,请稍等几分钟,我很快就赶过去。”

  10多分钟后,在助马堡村村外的公路上,记者见到了陈建峰。原来,为解决村里通讯信号弱的问题,他正协调埋电缆的事儿。“助马堡村紧挨着明长城,现在成了旅游热门地,夏天来村里参观、露营的人络绎不绝,游客反映手机信号弱。”于是,利用农闲时节,陈建峰联系通信部门解决问题。

  今年47岁的陈建峰任助马堡村党支部书记已3年,这个当过兵、种过地、做过生意的中年人,一直想把村民的生活水平搞上去。

  “养殖业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村里有10多户养殖户,最多的时候,牛羊加起来将近1万头。”作为村里的养殖大户,陈建峰自家养了100多头牛。最近,因为村里的事儿太多,他清理自家牛舍的计划也一拖再拖。

  参观完牛舍,陈建峰带着记者来到村西边的两栋温室大棚。为在农闲时让村民还有收入,今年,陈建峰动员村里种植大户刘志虎投资建起了两座高标准蔬菜大棚。

  “11月中旬,种下了黄瓜、辣椒、西红柿、胡萝卜,过年时就能上市了。作为试验田,我们就是想给村民们打个样儿。如果大棚效益好,我们还想在村里多盖几个,让大家都受益。”陈建峰坦言,盖大棚需要窝风、地平、土肥、有水等条件,村里缺水是最大的难题。看来,陈建峰忙碌的脚步还是不能停下来。

  大棚升级改造忙

  “之前,我家大棚的大部分钢架生了锈,棉被、棚膜也达不到保温条件。温室起不到保温作用,到了冬季啥也种不了,但今年不一样啦。”12月9日,在云冈区东韩岭村,种植户马飞兴冲冲地领着记者走进他家升级改造后的日光温室大棚。

  “看,这是电动棉卷帘,再也不用爬上爬下手卷了。温室外的保温材料也跟以前不一样了,性能好、透光率高。这多亏了今年区里出台的扶持政策,我们村100来栋大棚都升级改造了。现在,咱这大棚冬天也能种蔬菜了,一年能多种两茬呢。”马飞说。

  云冈区实施的日光温室大棚改造项目还带来了现代化种植技术。如今,东韩岭村的种植户采用科学的土壤管理和水肥控制技术,根据不同果蔬需肥特点合理施肥。“我的大棚以种茄子、黄瓜、芹菜、菠菜、茼蒿、油菜、大白菜、娃娃菜等为主,化肥、农药用得少了,种出来的菜更安全、更健康,销路也更好了。”马飞说。

  “这些年,为种好大棚蔬菜,我去阳高县狮子屯乡考察过,也一直在学习山东寿光的先进经验。现在,有了区里的支持,我更有信心了。”马飞盘算着,明年开春后,也要给大棚作物“升升级”了。“主要想增加些市场上卖得好的绿宝甜瓜、葡萄、西瓜等经济作物,让大棚产出更丰富,赚更多的钱。”马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相比改造前,新大棚年均收入增加5000余元。想想越来越好的日子,马飞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网络直播带货忙

  “大家好,我是学军,这段时间没有直播,出去参加了一个比赛,还拿了不错的名次。前两天刚回来,又忙着为困难学生发放‘温暖包’……”12月10日晚,吴学军的直播间又热闹起来了。

  吴学军说的比赛,就是日前举办的2024中国电商主播大赛,吴学军的团队在大赛中获得华东赛区冠军和全国总决赛季军。

  今年39岁的吴学军是云州区西坪镇下高庄村村民,2020年,他参加了云州区举办的自媒体培训,成为一名网络主播。“刚开始就是录一些短视频、制作微电影,后来慢慢开始做直播,记录农村生活,帮助农民销售农特产品。”吴学军对记者说。

  从初建账号、学写策划到学直播、学剪辑,如今,他的团队已发展到10余人,拥有178万粉丝,成了网红达人。吴学军告诉记者,近两年,通过直播带货,他销售黄花产品达20余万元。

  参加大赛、提升能力、热心公益、直播带货……在这个冬季,吴学军不仅没歇着,反而更忙了。“参加这次比赛,我讲的也是黄花,就是要让更多的人认识黄花、了解黄花,把大同黄花卖得更好、更远。”吴学军坚定地说。

  谈起这次参加全国电商主播大赛的感受,吴学军告诉记者,通过接触全国各地主播,学到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增长了见识,更加坚定了做好直播的信心。

  “以后,我还准备组织各乡镇自媒体主播搞几期孵化培训,让更多农民加入直播行列,增加收入。同时,再注册个商标,打造‘学军’品牌,把家乡的农特产品销得更好。”吴学军感慨地说。

  绘就乡村振兴“冬忙图”

  “冬闲”人不闲,增收心里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我市越来越多乡村呈现出“冬闲人不闲”的繁忙景象。无论是在大棚、工厂,还是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忙碌的农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活跃的农事让冬日变得更加温暖,绘就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冬忙图”。

  近年来,我市积极调整传统农业产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让农民常年有活儿干,农闲不再蹲墙根,多找门路去赚钱。愿越来越多农民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挖掘“冬闲经济”, 广开增收门路,人人有事做,天天有钱赚,走向幸福新生活。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文旅
   第07版:特稿
   第08版:公益
全省城市基层党建交流研讨会在同召开
“冬闲”人不闲 乡村气象新
本市加快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
北师大熊晓琳教授来同 作课程思政建设专题讲座
市司法局举办学习魏官元先进事迹报告会
图片新闻
“你点我检”专项抽检结果合格率97%
社保知识问答
市妇联持续实施“助困境女童成长”项目
图片新闻
“木兰杯”2025蛇年新春有奖征联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