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以微短剧之“微”力 构筑文化“宏”图

本报记者 赵永宏
《感恩之旅》筹备剧组在平城区忘忧谷选择外景地并体验生活。

  微短剧是时下非常活跃的文艺形式,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与文旅深度融合,助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微短剧已成为文旅宣传的有效手段。去年,大同市出台了促进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今年又推出了大同市支持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近日,一些本土作品也获得扶持奖励,成为业内热门话题。大同市京汣文化创意传播中心参与创作的3个影视项目名列其中,目前该团队以新的姿态,潜心策划新作品,致力于既有项目的推进。围绕上述话题,记者与大同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京汣文化”艺术总监段增发进行了访谈交流。

  记者:微短剧应运而生,现在的态势如火如荼,应该是有群体基础的。

  段增发:短短几年内,微短剧迅速崛起,一大原因就是它能够契合现代人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方式。观众可以便利、快速、轻松获得娱乐和信息,或受到教益。因为人们普遍欢迎,自然也成为了互联网平台争夺流量的利器。

  记者:微短剧属于文化产品,单纯的流量追逐,恐怕不能确保微短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段增发:微短剧不是简单的娱乐工具,应该成为传递社会正能量、展现人性光辉、弘扬主流价值的载体。多年来,“京汣文化”一直在这方面努力探索。

  去年以来,我市出台了促进影视产业、支持网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措施,真正将其付诸于实践;市文旅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指导影视文化传媒以微短剧这一形式打造“影视+文旅”新模式,选题要立足大同美景美食、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讲述大同故事,方向和目标一明确,类似“京汣文化”这样的团队就下功夫耕耘了。“京汣文化”把以前做的比较长的《杏花》等电影,剪辑成短视频发布于抖音“民间视听”,测看网上观众风评;与大同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主办了“千年古都百年影像暨《向延安》影像展”,现场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这对摄制微短剧更有信心了。

  记者:在民间微短剧团队发展的过程中,题材、资金、平台、创作等都是需要冲破的重要关卡。一些团队能走到今天,其中的客观条件和主观经验值得深究。

  段增发:大同作为北魏古都,同时也是人文之都,千年历史为后人留下无数闪光的珍宝。题材首先不缺,市文旅局也给规划了;平台,小的本市也有,大平台门槛也降低了。而且,大同现在软件硬件都具备,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都是现成的外景地。依我的经验,以及前不久参与全市党员干部教育片、大同大学“这就是大同”学生短视频评审了解到的情况,本地人做一部微短剧,花不了多少钱,只要能拍出一部精品,资金、奖金扶持会跟着来。全市上下,同心同力,大同的微短剧能够成为新质生产力。从旅游的火爆能看出大同也有望领跑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记者:微短剧剧本创作方面,有没有捷径?

  段增发:我也正在学习剧本结构与技巧,以及智能AI。但在内容取向上有两点感悟,觉得可以和大家交流。

  一是要“接地气、冒热气”,力求折射社会群体情感。现在,有部分青年走上社会后,或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或为钱冷酷地拼杀在商场上,要不就是为“面子”而苦心经营……积极向上的理想,肝胆相照的情谊,高山流水的相知,真情实意的感恩,路见不平的援手,对于他们几乎全成了传说中的故事。而这些,又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京汣文化”团队正在创作的探索性微短剧《感恩之旅》,讲述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子,苦难童年时沐浴村里乡亲们的温暖,她将恩情一直铭记于心。乡村振兴工作开始后,她主动提出要求,被选派到一个偏僻村庄担任第一书记。凭借自己的知识、激情和努力,她为乡村不断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然而,她也面临着重重压力,像绳索一样试图捆绑住她,但最终她选择了为自己的理想和村庄的未来而奋斗……剧情故事不仅展示了乡村生活的艰辛与希望,也反映了“90后”个人成长与选择的特点以及对未来社会责任的承诺。

  在一部微短剧中,创作者要表达自我,张扬个性,同时又要蕴含对于社会、文化、人性、时代等的深刻思考,传递、代表某一个群体的情感和价值观,从这个角度讲,其“微”中要更多地凝结“重”,重情、重义、重品质、重责任、重理想、重家国、重历史文化、重人性光芒。

  要追忆与弘扬古都历史文化,与文旅深度融合。去年以来,“京汣文化”在多个题材领域开拓、耕作、探索,拍摄 6集古装微短剧作品《砥柱人间》,与全省电视媒体同台竞技,成为2023年“山西广播影视奖·山西网络视听节目奖”8个优秀网络视听节目之一。

  明年,结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重大节点和对延安精神的深入研究,“京汣文化”计划推进“跟着红色足印去旅行”《延安淬火 雁同亮剑》系列微短剧的摄制,推进《抗战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升华》系列微电影的摄制,做一些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我们觉得,就大同微短剧团队目前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的努力和追求,可以看到他们所拥有的光明的未来。即使由于资金、设备、演员等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作品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相信在各界支持下,不断成长的大同微短剧会用更多优质的作品回馈家乡、回馈大众,并在反映地方文化生活、促进大同文旅业态、呼唤社会正能量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以其“微”力,构筑文化“宏”图。

 
     标题导航
~~~
~~~李向奎
~~~
~~~——大同市旗袍协会《蛇跻新程 共铸辉煌》年终盛典印象
~~~——贺峰饮食文化著述研讨会小记
~~~本报记者 赵永宏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文旅
   第07版:特稿
   第08版:画刊
“木兰杯”2025蛇年新春有奖征联作品选登②
北岳移祀
自拟联
几点梅花迎淑气 数声莺语聚太和
多彩文字 百味人生
以微短剧之“微”力 构筑文化“宏”图
大同北岳老子书院年度总结表彰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