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田雁)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大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将德智体美劳“单弦独奏”升华为“五育并举”的“交响乐”,持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多彩校园注入新活力。
“没想到思政课还能上得这么鲜活生动……”说起上学期那堂特殊的思政课,大同师专师生记忆犹新。去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熊晓琳受邀来同,为该校师生带来一堂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熊晓琳教授以《红色音乐经典的新中国史》为题,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创作历程为切入点,巧妙运用红色经典引出新中国史,通过乐曲和舞蹈,带领师生重温开国大典、上甘岭战役等令人难忘的历史时刻,进一步激发师生爱党爱国情怀。这堂“大思政课”是我市各学校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个缩影。
在大同大学附属小学举办的第四届校园科技节活动中,“怒发冲冠”“仙女散花”“液氮冻鱼”“涡环大炮”等科学实验吸引众多学生参与,学生在有趣的互动中探索未知……近年来,我市各学校不断强化课程改革,充分利用网络、实验室、博物馆、教育实践基地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编程等社团及创客教育系列活动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让孩子们在课程实践中乐享创新、品味科技。
发球、起跳、垫球……在教练员指导下,学生们认真地练习足球、排球、篮球的基本动作;操场上,学生们手拿色彩夺目的花球,伴着动感十足的音乐,欢快地舞动……学生们积极训练、快乐运动的身影在我市各中小学校园随处可见。近年来,我市聚焦中小学阳光体育工作,不断深化体教融合发展,广泛开展“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和“百校千课”体育进校园强化提升活动,以排球、足球、篮球、啦啦操等运动促进学校“五育”融合发展,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下,我市各中小学切实把握学校育人导向,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美育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教育教学全过程,持续关注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不断丰富美育特色内涵、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让“美”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为让孩子们爱上劳动,我市各学校开展系列探索与实践,一些学校在校园内开辟“开心农场”,让孩子们通过种植、养护、收获、分享,充分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一些学校引导学生在烟火气中体味生活,作为实践作业之一,很多孩子在家里煮饭、做菜,一展厨艺……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逐步融入我市中小学生校园生活,孩子们在热火朝天的劳动中播种希望、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双减”赋能让教育回归本真,“五育并举”让梦想精彩绽放。如今,“五育并举”已成为新时代大同教育的鲜明底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每所校园成为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