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问题是每年两会关注的焦点。今年全市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在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参加全市两会的代表委员齐聚一堂,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等热点话题谋睿智之计、献可行之策。
产业兴则乡村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特优农业。在乡村企业工作15年的市人大代表魏权认为,传统农业模式会受到资源限制和市场波动影响,而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等多元化产业,不仅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而且还能增加农民收入。多年来,魏权创办的山西为全农业股份科技有限公司坚持以产业为基础,致力于建设“基地种植+产品研发+标准生产+物流仓储+市场销售+科普教学”全产业链条,并于去年底建成“味之泉”食品加工园区。魏权希望,政府要在扩大市场规模、招收专业技术性人才和加大对乡村企业资金扶持力度等方面下功夫,让特优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乡村要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市政协委员、市扶贫开发中心主任安一平直言人才振兴的重要性。他建议,应针对本地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由科技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共同牵头,在农业多个领域设置农技特派员队伍,下沉农业生产一线,在畜牧产业升级、动物饲养、疫病防控、作物高效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土壤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推广主推技术,加速先进技术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双重提升。要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以服务“三农”、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乡村振兴添“智”增“质”。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市政协委员、牧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建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农村,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变为新农活已屡见不鲜。政府应在信息技术和网络营销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培养本土电商直播人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商业网络设施,发展冷链物流,推动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县域全覆盖。“我认为这对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物流成本降低了、速度提升了,特色农产品才能更具有市场竞争力。”郭建说,“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搭建物流企业与农业企业间的合作平台,特别是要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旁优先建立物流配送基地,让农民真正受益。”
“有智慧农业加持,农民们不再靠天吃饭。”市人大代表、阳高县龙泉镇东关村村民闫振国是上世纪90年代初该县第一批大棚蔬菜种植户,也是最早利用智能化设备有效破解田间管理难题、实施更精准绿色种植的“领路人”。他深有感触地表示,科技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让农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闫振国建议,近年来,阳高县积极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实现了温室大棚的智能化管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政府应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投资智慧农业设备和技术,促进智慧农业的普及和应用。同时,要开展针对性培训,建立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和统一的农业生产数据平台,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