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锚定转型发展总思路 奋进发展改革新征程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和工作任务,既深入贯彻了中央和省委重大战略部署精神,又结合大同实际高瞻远瞩、精准布局,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日前,市发展改革委主任乔正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市发改系统将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锚定“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努力开创发展改革事业新局面,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围绕“努力建设能源之城、算力之城、文化之城”,乔正南表示,要做强能源比较优势,扎实推动潘家窑、大西庄两座资源接续煤矿前期手续办理工作,煤炭产量稳定在1.5亿吨以上;加快推动国电湖东、同热三期“上大压小”项目建设;加快晋北新能源基地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大怀线配套工程力争年底具备开工条件。要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发展规模,规划建设包括阿里、腾讯、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训练场在内的超大规模智算集群;推动算力全产业链生态的建设,上游吸引定制化服务器、高密度存储设备等制造企业来我市投资,下游推动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积极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建设国家算力大通道布局主干线的核心节点和绿色能源就地转化助力算力产业低碳转型的示范城市。要全力建设文化之城,在资源开发上要全盘布局、县域联动,持续提质云冈石窟、恒山景区、大同古城等重点旅游景区;产品供给上要文旅、文博、文创、文艺联动发展,在凝练文化IP、打造文创爆品、发展演艺经济等方面重点谋划工作;基础设施上要深入谋划一批旅游交通、游客服务、智慧旅游等项目,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此外,还要统筹建设“一谷三园”(晋创谷、消费品工业园区、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国际合作园区),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低空经济、大健康等潜力产业,全力培育资源型经济转型新动能,全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新春伊始,我市重大项目接连开工,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全面呈现。“我们要扎实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以项目建设‘高质量’点燃经济发展‘强引擎’。”乔正南表示,2025年,市发展改革委将以“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为抓手,按照《大同市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2025)行动方案》要求,建立大同市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指挥部,共同推动全市重大项目建设。通过聚焦“精准对接谋项目、精准招商引项目、精准保障推项目、精准调度促投资”四个环节,推动项目落实落地,以高质量项目硬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精准谋划项目,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围绕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重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规划盘子。二是强力招商引资,发挥各县区比较优势,绘制产业招商图谱,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重点产业,招引优强企业,创新“基金+招商”模式,鼓励县区建立产业基金。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在资金、土地、环评、能耗等要素上攻坚,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科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加快推动土地、环评、用能等前置手续办理,进一步缩短项目审批周期。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积极争取“两重”“两新”、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性资金,发挥资金的撬动作用和乘数效应,为项目建设注入“源头活水”。四是加快项目推进,用好“四全工作法”,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服务,常态化开展堵点攻坚,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大同起笔“十五五”规划,向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奋勇迈进。乔正南表示,今年,市发展改革委既要奋力完成“十四五”规划收官,系统梳理“十四五”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全面开展总结评估,客观总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不足,同时也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编制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科学测算和深入论证基础上,研提“十五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目标;聚焦各领域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研提我市贯彻落实各领域重大战略任务和改革举措的具体实施方案,针对性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任务安排。“要深刻把握市委、市政府战略意图,系统性谋划提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牵引性的重大工程;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谋划一批小而美的暖心惠民工程。”乔正南说。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乔正南说,市发展改革委作为民营经济主管部门,今年将从体系建设、服务保障、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等方面激活民营经济活力。抓好深化“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改革,持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建立并用好重点服务机构库、“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民营经济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信易贷”平台等,最大限度地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问题。持续扩大民间投资,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到我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      本报记者  韩云峰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中建功立业
稳中求进 逐新而上
2024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国务院部门全部按时办结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做好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
让“老房子”变成“好房子” 上海推进市区老旧小区改造更新
锚定转型发展总思路 奋进发展改革新征程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