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累计投运服务器68万台,年用电量突破43亿千瓦时、营收完成46.7亿元,成功获批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城市算力分指数位居全国第三,“算力之城”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市域典型案例、荣登全国30个年度市域改革案例榜单;
“云冈石窟数字保护传承”入选CCF企业数字化发展全国优秀案例,云冈研究院项目荣获全国“数据要素×”总决赛一等奖,第十三窟三维模型数据集获得我省首张数据知识产权证书;
数字服务业带动就业成效显著,全市累计引育京东科技、科大讯飞等数据呼叫(标注)企业59家,带动2.16万人次就近就地就业;
……
回眸2024年,我市算力发展的数据格外亮眼。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是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要素,对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抓机遇、谋发展,向“新”而行,通过布局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绿色算力等领域,推动产业结构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政策护航 增添信心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聚焦算力网络和可信流通,支持数据基础设施企业发展,更加明确了我国算力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在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的同时,我市结合发展实际和产业基础,制定出台《大同市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全市数据产业规模大幅提升,高标准完成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任务,培育和引进一批国内影响力强、具有一定生态主导力的领军企业,集聚优秀数商百家以上,形成一批创新性强、应用范围广、业态模式新、推广价值大的数据融合应用典型案例,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数据产业集群,确保产业规模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同时,我市还配套出台了《大同市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大同市促进数据呼叫(标注)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大同市加快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就业若干措施》等一系列算力领域的相关政策,有效增强了产业链各端竞逐算力赛道的勇气和信心,为实现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必要保障。
绿色能源 澎湃动能
能源是算力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撑。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数据中心耗电量达到2700亿千瓦时,为同期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1036.49亿千瓦时的两倍以上,占全社会用电量约3%。
“大同是能源之城,这是我们发展算力产业的核心优势之一。”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全市电力总装机达到1755万千瓦,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比54%,高于全省近4个百分点。随着晋北新能源基地的落地开工,未来,我市新能源装机将达到1800万千瓦,并逐步建立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的新型能源体系。
下一步,我市将以绿电园区建设为依托,推动清洁能源与绿色算力深度融合,持续拓展算力上下游产业,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加快建设国家算力大通道布局主干线的核心节点和绿色能源就地转化助力算力产业低碳转型的示范城市,推动产业形态由“瓦特”变“比特”,经济增长方式由“输煤炭、输电力”向“输算力、输服务”转变。
基础设施 持续向“新”
自2018年秦淮数据集团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落地以来,大同拉开数据中心建设的序幕。此后,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京东集团华北(大同灵丘)智能算力数据中心基地、火山云太行算力中心等一批数据中心先后落户大同,快速推进一大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支撑我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算力底座正逐步成形。
在“双碳”行动指引下,算力基础设施也在持续向“新”。
秦淮数据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从7期开始,开创性地采用了“液侧冷板液冷和风侧磁悬浮相变”的冷却组合系统,成功克服能耗压力大、交付工期紧、缺水少水等多重挑战。相较于IDEC冷却技术机房,该项目大幅降低了电力和水资源消耗,每100MW可节约用电3950万千瓦时,相当于降低标煤消耗4850吨,可节水88万吨,约等于233个标准游泳池的蓄水量。
阳高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的浸没式液冷服务器,通过将服务器浸泡在特殊的绝缘冷却液里,使运算产生的热量被直接吸收进入外循环冷却,全程用于散热的能耗几乎为零。这种形式的热传导效率比传统的风冷要高百倍,节能超过70%。
融合应用 加速涌现
随着算力加速向我市政务、农业、工业、文旅等各行业各领域渗透,层出不穷的新应用、新业态迸发出蓬勃生机。
作为全省第一批新型智能城市试点市,我市按照“城市状态一网感知、城市数据一网共享、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民生服务一网通享、产业服务一网通智”的“五网融合”顶层设计,依托京东智能城市操作系统,打造先进数字底座,高质量建设智慧城市。
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字政府”交流活动发布了《2024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我市申报的《大同市依托数据有效开放共享实现数据呼叫(标注)企业服务对象精准识别》案例成功入选“2024数字政府管理创新类”优秀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我市通过搭建一体化的信息化服务平台,首次成功对接省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有效关联企业养老保险系统,并采用智能化的信息比对技术,通过系统自动核验申请专项扶持资金的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情况,避免了人为因素可能导致的资金发放错误问题,确保了政策执行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通过采用数据技术手段,不仅显著提升了信息处理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打造了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更重要的是突破传统信息孤岛的局限,实现了数据融合共享,进一步激活了数据潜能,充分发挥了数据价值,为其他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政务管理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益借鉴。
春光焕新,万象初启。
在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支撑下,大同正在成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培育数据标注产业、开展应用场景先行先试、集聚数字龙头企业、建立区域数据生态的“算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