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曹珂) 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助力学生深入掌握AI前沿技术应用,激励学生树立技能报国志向,日前,市职教中心举行“大国工匠进校园”专题讲座。原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首席专家、高级技师刘玉亮教授亲临授课《智能时代的工匠精神与技能人才成长》,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技能与智能交融、情怀与智慧碰撞的思想盛宴。
讲座伊始,刘玉亮以大国工匠技能人才指示精神切入,系统解读了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核心内涵。通过翔实的政策文件解读,展现了国家政策对产业工人、职业教育的支持。
讲到大国重器与大国工匠,刘玉亮以“人民工匠”许振超、“最美高铁女焊工”易冉、“火箭发动机焊接大师”高凤林、“全国技术能手”李继欣等新时代楷模为典型案例,通过生动鲜活的事迹讲述,还原了大国工匠“把普通做到极致”的感人故事。随后,他以“四步进阶法”解构大国工匠成长路径:勤学苦练夯实基础,岗位创新崭露头角,赛场夺魁确立标杆,传承育人桃李芬芳。他强调,工匠不仅要掌握精湛技艺,更要具备“庖丁解牛”般的系统思维和“择一事终一生”的职业坚守。
面对“机器人革命”“人工智能+”等时代命题,刘玉亮通过“数字孪生工程师”“AI训练师”等鲜活案例,剖析智能制造对人才能力的新要求,并深刻分析了未来10年应用最广泛的技术领域与核心技术、未来技术发展对职业选择的影响以及未来10年新增的10大职业,为现场师生做了一次生动的智能前沿技术科普。
据悉,本次讲座是学校“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榜样引领+技术前瞻”的创新形式,为学子搭建起职业认知的新坐标。该校领导表示,后续学校将持续推进“工匠进校园”“技能创新大赛”“企业导师进课堂”等系列活动,构建“思政引领-技能筑基-创新实践-文化浸润”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为培育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