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华 见习记者 杨星仪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的关键之年。近日,就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进一步优化海关促进开放发展机制,推动提高大同市四大开放平台能级等问题,大同海关党委书记、关长梁建玉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大同海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关长送政策上门’,在改进调查研究,拓展渠道、加强与企业沟通互动,更好接地气、掌握企业群众诉求等方面,进一步创新方式手段。”梁建玉表示,大同海关组织开展实地走访,解决辖区进出口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将服务保障跟进到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大同经开区是我市对外开放的主战场,医药企业比较集中,科研技术更新迭代快,对出口货物实效有较高要求。针对这一特点,大同海关面对企业差别化需求,实现政策宣讲百分百全覆盖,将更全面、更专业、更精准的海关服务送到企业。通过量身打造监管服务方案,持续推动企业问题清零,进一步培育我市外贸国际竞争新优势。
积极推动业务回流是海关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梁建玉告诉记者,2024年,大同海关成功引导32家外贸企业业务回流,新增进出口总值9.1亿元。今年,大同海关将持续优化监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继续挖掘有意向的外贸企业业务回流,全力以赴促进外贸质升量稳。扩大AEO(认证经营者)企业数量。对外贸骨干企业和潜力企业予以重点关注,在强化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更好把握改革发展的关联性、耦合性,充分释放海关全业务领域一体化改革整体效能方面,加强探索实践,充分激发辖区企业活力,释放海关政策红利,助力企业通过AEO认证获得更多通关便利。
对于持续推动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大同海关依托“大同好粮”品牌优势,在原有出口农产品种类的基础上,帮助相关企业及时收集投资、金融等利好信息,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国内外展销会,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2024年,我市农产品出口货值累计达1.5亿元,同比增长55.4%,首次实现脱水红薯出口美国,货值超4万美元,干芸豆成功打入西班牙和德国市场,干制蔬菜时隔多年再次进入德国市场。梁建玉表示,2025年,大同海关将继续认真落实《大同海关关于进一步支持农产品扩大出口的工作措施》,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持续助力黄花、糯玉米、红芸豆、苦荞等传统农产品走出国门,大力扶持黄粉虫、供港活牛等新业务发展。
针对持续提升对外开放平台能级,梁建玉表示,大同海关将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聚焦大同华远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叠加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优势,依托落实关地合作备忘录事项,持续支持企业利用好“中心集货—入中心退税—快速通关—班列出口”的惠企业务新模式开展业务,为企业减少运营成本、减轻资金压力提供海关政策,实现关地相向而行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聚焦云冈国际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开航,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高标准开展大同航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科技赋能发挥好有害生物和外来物种初筛鉴定室的作用。三是聚焦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积极宣讲政策、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实地业务指导,引导传统外贸企业转型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同时做好贸易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宣传工作,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此外,大同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山西省首家有害生物和外来物种初筛鉴定室,鉴定时间压缩80%,完成3家企业国境口岸航空配餐卫生许可审批。今年3月,大同实现全国首例食用黄粉虫蛋白粉成功出口,标志着我国深加工食用黄粉虫产品正式进军国际市场。对接下来的工作,梁建玉表示,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紧紧围绕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政治站位高、任务措施实、特点亮点多,彰显了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责任担当、昂扬的精神状态,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未来,大同海关将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对外发展、围绕四个开放平台提质增效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当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