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史涌涛)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多维度推进群众体育工作,全民健身体系不断完善,群众体育动能更加激活。记者从市体育局获悉,今年,我市将着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从多个方面打造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去年,我市多维度推进群众体育工作,不断丰富赛事体系、打造品牌引擎、夯实设施基础、强化人才支撑、深化志愿服务,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去年,我市举办国家、省、市、县四级赛事200余项,全市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中国大同第十届环古城健步走活动、第三届中国大同轮滑节、第五届中国大同古长城公路自行车公开赛等十余项品牌赛事火热开展,并指导体育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千余次,带动随行人员、家属来同15余万人次,参与健身群众50余万人次,全市经常锻炼人口占比提升至41.2%。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构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以“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幸福大同”为主题,举办不低于20项全民健身运动会,实现全人群、全年龄、全项目覆盖;完成16场全民健身主题活动、1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2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5场群众“三大球”赛事活动等,把更多赛事送到群众身边。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上,我市将不断加强公共体育场馆低免开放工作,完成20个智能健身器材设施和室内外体育设施建设;实施街道社区全民健身中心、乡镇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养老机构体育设施、国球“进社区、进公园”项目建设;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推进县区10分钟健身圈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争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以上,营造全民健身、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