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我们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蕴藏于云中大地的非遗,历经岁月沧桑,在新时代依旧熠熠生辉。体验非遗制作、领略非遗文化、感受非遗传承,让非遗融入寻常生活,在文化共鸣的价值认同中,涵养我们的文化底蕴与文化自信。
3月28日,《大同日报》以“非遗传承出新彩 共绘文化同心圆”为题,对平城区各街道、社区近年来精心策划非遗主题活动给予了报道。活动以互动体验、课程培训、新媒体传播、民生服务等创新形式,让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光彩,以非遗传承为桥梁,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可参与、可体验的文化实践,居民们乐在其中的同时,也对非遗有了更贴切、更直观的感受。
用指尖触摸古都文化脉络,在互动中感受匠人心灵温度。丰富而宝贵的非遗,让市民对其文化、工艺和匠心所蕴含的魅力有了全新的发现,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与诠释。平城区各街道、社区展开的非遗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了精神世界,在提升非遗可见度的同时,让非遗的魅力融进了生活的烟火气,让非遗绽放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
非遗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精神,展现出了独特的文化风貌,非遗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其背后存在的艺术、历史、科学、民俗、地域等多重文化线索和价值,值得每个人去认真探索。通过用心探究和体验不同的非遗文化,充实我们的生活,并对我们的生活观念产生积极的引导,进而树立起乐观向上、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