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古城焕新颜 共建幸福家

本报记者 高雅敏

  3月下旬开始,市城市管理局采取多项举措,通过系统性治理让大同古城街巷环境提档升级。市民与游客纷纷感慨:古城更净了、更美了,历史韵味与现代文明相融的“家”让人倍感舒心!

  “以前这条巷子雨水、污水井盖等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影响市容市貌,更带来安全隐患,带孩子散步都得绕着走。现在政府部门已对这些问题全面进行了整治,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家住帅府街附近的市民王女士指着家门口整治好的污水井盖连连称赞。

  来自南京的游客张先生漫步教场街时感叹:“本以为商业街难免杂乱,没想到店铺外摆设整齐划一,石板路一尘不染,抬头还能看见古色古香的匾额,这样的环境才配得上古城的历史底蕴!”

  连日来,市城管局开展春季市政大排查大维修专项行动,对大同古城部分街巷内的雨水井、污水井等市政设施井进行整治,受到市民广泛好评。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组织9个大队72名执法人员、18辆执法车,聚焦围挡整治、环境卫生、道路保洁、绿化养护及市政设施维护五大核心板块,构建“巡查+整治”立体化治理体系,累计清运藤编墩子、冰柜盖子、废旧木板、破旧沙发、砖头瓦块等垃圾12吨,有效解决古城区域长期存在的脏乱问题。规范13处商户经营行为,如今,沿街商铺自觉落实“门前五包”,创意灯笼、花卉盆景将门店装点得既有烟火气又不失雅致,游客既能安心选购特产,又可沉浸式感受古城风貌。

  “执法人员不是简单罚款,而是教我们合理利用空间,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现在门口清爽了,生意反而更好了。”一家糕饼店的老板主动撤回了占道摆放的促销展架,还将非遗技艺展示台移至店内橱窗,既守住了经营红线,又成了吸引游客的“文化窗口”。这种“以理服人、以情共治”的执法方式,受到了商户称赞和支持。

  随着治理行动深入推进,更多市民主动加入守护行列。退休教师赵阿姨带领“银发督导队”巡查背街小巷,大学生志愿者设计“古城守护”打卡地图引导文明游览。“整治不是一阵风,我们要让这份整洁与美好永远留在古城。”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阶段性成果转化为常态化治理,让每个生活在此、游览至此的人都能成为古城的“主人翁”,让“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文件
   第04版:云冈副刊
中国政府关于反对美国滥施关税的立场
把论文写在乡村田野上
我市两座污水处理厂项目通水试运行
古城焕新颜 共建幸福家
各景区优化服务保障游客游览顺畅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全市第十届风筝放飞活动启幕
红色景点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热点
灵丘县雄关220千伏变电站正式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