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小记活动作品

  平城区32校六(2)班  赵文昊

  周末一大早,我睡眼惺忪地上了大巴,前往神泉古域园区,和小记者团队一起开启美好的主题研学活动。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地就到达了目的地。进入园区,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农耕器具,了解了碌碡是碾压谷物、帮助谷物脱皮的,还知道了砘、拔吊、斗、升等农用器具,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接下来是我们最喜欢的挖土豆环节,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两把铲子,让我们体验挖土豆。我们组一开始就见到了一株硕大的土豆花,大家都猜土里一定是一个“大个头”,在众多小记者的齐心协力下,终于挖了出来。果然,这颗土豆又大又圆,别的小组也投来了羡慕的目光。通过这次挖土豆,我明白了团结的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下午,我们对神泉古域园区的内部进行了参观,里面有棕竹、银海枣等各种植物,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还参观了“许家窑文化遗址”,聆听了老师讲解人类变迁史。

  这次主题研学活动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还增长了课外知识,让我不虚此行。

  平城区14校三(12)班  柴旭东 

  得知要去神泉古域参加研学活动,我兴奋极了。第二天一大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小记者们,奔向神秘的神泉古域。

  一路上欣赏着秋景,快乐地奔向目的地。第一次见到这样神奇的温泉,里面有很多植被,满眼的绿,仿佛进入了一片森林。叶子像针一样的苏铁、高大粗壮的高山榕、大蒲扇一样的芭蕉,还有叫不上名字的热带植物。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高山榕,有趣的探秘活动让我记住了它。

  接下来我们要去的是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地方——农田。这是个丰收的季节,田地里的黍子、小麦、玉米、土豆都成熟了,黍子由绿色变成金黄,沉甸甸地,弯下了腰,秋风一吹它就点点头,好像在欢迎我们;小麦还没有完全成熟,它的叶子和茎还是绿色,上面抽出绿色的麦穗,小麦粒儿一粒粒紧紧抱在一起,躲在一簇簇毛刺里,悄悄地探着头张望;玉米地已经不是青纱帐,黄色和紫色相间的叶子中间夹着成熟的玉米,由于叶子干燥的缘故,变得像锋利的锯齿。我们费劲地拔了一个玉米,发现玉米粒像石头一样硬。

  再往前走,我看到一片开着白花的绿色植物,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土豆。随着老师一声令下,我们迫不及待地冲向地里挖取。我第一个拿到铲子,抓起一株就开始挖。但是我并没有直着顺根部挖,而是从茎的旁边开始挖,这是老师告诉我们的技巧。我把土挖松,然后使劲一拔,带出来好多土豆,可是它们都那么小,像鸡蛋那么大。我不甘心,又挖了几株,依然没有收获大土豆。但我没有气馁,看准一株大的,如法炮制,揪起来一看,呀!有一个比我的巴掌还大的土豆。我高兴极了。这时,我旁边的队友竟然挖出来足有两个拳头那么大的一个,他兴奋地举起来向我们展示。老师还给大土豆拍了照呢,它可真是传说中的“土豆王”呀!

  采摘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们又来到路边的桃树林。青色的野山桃像毛茸茸的小绿球挂在树上,那么小。别看它长的小,没有我们通常见到的桃子好看,但是这些野山桃在城市里可看不到。我摘下一颗咬了一口,脆脆的,真甜。

  时间过得真快,这次神泉古域园区研学活动就要结束了。神泉古域神奇而又美妙,我什么时候能在玉米成熟时再来一次采摘,多体验几次掰玉米,再细细探究一次许家窑古文化呢?

  平城区32校六(2)班   刘奇 

  星期日,我们大同日报小记者怀着满腔热情来到了神泉古域。

  一下车,我就被这里的景色所迷住:郁郁葱葱的树林,碧绿的湖水倒映着蔚蓝的天空,时不时传来一两声鸟叫,好美啊!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一大片田地进行第一项活动——挖土豆。我们抓住最接近地面的绿茎,用力一拔,土豆就随着被提起的绿茎蹦出地面。这些土豆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长得圆乎乎,有的长得歪瓜裂枣。我尝试着自己拔土豆,结果用力过猛,摔了个“大屁蹲”,好疼,可是我很开心,从来没有这样痛快过。一上午,我在这里尽情地“放纵”自己,汗水、泥水搅和在一起,手拔痛了也不觉得,终于我的汗水换来了一大堆土豆。有不少小记者说:“劳动可真快乐!”没错,劳动使人感到光荣,劳动更让人感到快乐!

  下午我们又去了温泉区寻宝,参观“许家窑文化遗址”。

  就这样,难忘的一天过去了,它让我体验到劳动的光荣和无限快乐。我喜欢劳动,特别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田间那种淋漓畅快的劳动。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社会
   第04版:民生热线
   第05版:社区365
   第06版:时事综合
   第07版:时事综合
   第08版:时事综合
   第09版:时事综合
   第10版:说法
   第11版:文萃
   第12版:九龙壁随笔
   第13版:电视·连载
   第14版:小记者
   第15版:小记者
   第16版:广告
小记者习作精选
小记活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