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县长大院:寻找老大同风情的地方

——“游千年古都大同,读民族融合历史”系列报道之八
“县长大院”第一进院落 崔莉英 摄

  国庆长假让古城内县楼北街7号大院火了,众多市民和游客争相到这个刚刚开放的民国县长起居博物馆打卡,怀旧的老大同人想寻找曾经的记忆,外地游客想了解更多的老大同风情,还有更多的年轻人则希望在有岁月印痕的老院落留下属于自己的光影。

  一顶民国时的木轿车停在大院门口,古朴的大门门头上是魏碑书法体“县长大院”四个大字,大门两旁挂的是木雕魏碑书法楹联,精美的抱鼓石,斑驳的木门,这样的深宅大院给人一种想走进去看一看的欲望。“县长大院”是标准的老大同明清传统民居院落格局,大门正对着的是砖雕照壁,第一进院落大门左侧有小门房一间,右侧有门房两间,南侧有一抄手游廊,这个游廊直通里院。第二进院落有上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房三间,屋檐下挂着灯笼,院子里树木葱茏,南房屋檐下有一地道入口,墙壁上有砖雕图案。整个大院布局宏大方整,装饰讲究,门窗均为雕花木窗棂,糊着麻纸贴着窗花,院内的多面墙壁上是图案繁复精美的砖雕,上房窗台墙上也是讲究的砖雕图案,从第二进院落西南角的长廊出去又别有洞天,入眼的是一开阔的旧花园,园内还有屋宇若干。第二进院落是大院的中心,每间房屋内陈列着不同样式的家具及生活用品。卧室是大红的躺柜、雕花精美的木床,客厅正中央挂中堂,长条案几上陈列有花瓶,案几两旁放着讲究的太师椅,这些老物件呈现的浓郁生活气息让人备感亲切。

  我市地方志专家认为,上世纪三十年代,时任大同县县长卢宗孚曾经在此居住。卢宗孚为浙江人,为人耿直,任上两袖清风,在大同主政期间很有建树。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还有一位叫傅名显的县长也在此居住过。傅名显为山西洪洞县人,毕业于民国山西军政干部学校,为人俭朴谦逊,其书法作品刚劲有力、挥洒自如。这个大院因了两任民国县长居住,被老大同人称为“县长大院”,这座深宅大院虽经岁月的磨砺,却依然保存完好,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将时代记忆深深镌刻在砖瓦门窗间。

  记者了解到,“县长大院”2009年被确定为大同市不可移动文物,今年由民营企业家对其进行了认养,并将其打造成民国风格的县长起居博物馆。据认养人介绍,大院内展陈了几十件古典家具、木雕石刻、字画、瓷器、中堂等老物件,并按照民国县长的起居处所和接待客人的客厅进行布展,代表了民国县长的品位和学养,同时也再现了老大同风情。下一步除了逐步充实展品外,还将对市民关注的大院地道进行开发,让这处大院成为市民和游客寻找老大同风情的地方。

  老街、老巷、老门楼,县楼南北街上古朴典雅连片的民居建筑群让人流连,一条街上居然有3个博物馆,毗邻县长大院起居博物馆的还有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和大同红色记忆馆。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展示大同地区明清两代600余年的铜造技艺;大同红色记忆馆展陈的是大同现代革命历史文物。一条街上的民居建筑群里3个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可以让游客感受到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这片土地的红色记忆。

  本报记者  崔莉英

 
     标题导航
~~~——“游千年古都大同,读民族融合历史”系列报道之八
~~~游千年古都大同,读民族融合历史
~~~
“云冈杯”首届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教科文
   第04版:社会
   第05版:经济
   第06版:晚报早评
   第07版:时事·综合
   第08版:时事·综合
   第09版:时事综合
   第10版:时事·综合
   第11版:文娱
   第12版:健康
   第13版:寻医问药
   第14版:朋友圈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县长大院:寻找老大同风情的地方
游山西 读历史
2020大同古长城公路自行车公开赛落幕
征稿延至本月底
我市小杂粮、手工艺品成了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