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起!坐公交去桑干河湿地公园。”今夏,大同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刷爆朋友圈。
2017年,《桑干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大同部分三大类28个项目列入国家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3年滚动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同年6月,全省“七河”生态修复启动暨桑干河治理工程开工仪式在大同举行,标志着桑干河和大清河流域治理正式拉开序幕。
如今,以桑干河为中心向两边辐射形成的湿地公园,总面积达4717.8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933.14公顷。初入桑干河湿地公园,映入眼帘的尽是宽阔的水面和芦苇荡,鸭鹅成群,小舟穿梭……生活在北方的人们,一下置身在这美丽的水乡,望着水道两旁茂密的水草和浩浩荡荡的桑干河水,还有不时从芦苇丛中飞起的珍禽异鸟,能不激动吗?同时,以湿地公园景观、田园景观为基底,围绕农耕、湿地养生、水上体育娱乐等农旅产业为一体,公园全力打造全省湿地科普宣教示范基地、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生态休闲养生基地,难怪众多网友惊呼其为“大同的白洋淀”。
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市“十三五”期间建设生态美丽大同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间,全市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项目已开工实施28个,项目设计总投资7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35.3亿元。与此同时,采取联合治水、生态补水、优化净水、面源控水、湿地滤水五大举措,大力推进“四库五河两管线”水系连通工程,大幅提高核心区水资源配置能力,适时开展跨区域生态调水,引黄入桑进入大同境内水量为2.17亿立方米,引黄入御0.22亿立方米,持续的生态补水使桑干河沿河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0.5米,河流浅滩湿地部分恢复,两岸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河流自净能力提高,去年以来全市国考断面水质稳定在Ⅳ类以上,优良比例达到29%。
此外,我市在水生态修复治理方面,也已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大同市情水情的治理模式。随着“十三五”期间一批河道治理项目的陆续竣工,市内重点河流特别是御河城区段治理取得突出成效,让一度“有河无水、有水皆污、垃圾遍布、杂草丛生”的御河焕发出勃勃生机。宽阔的河床水波荡漾,清澈的河水绵延十多公里,两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河畅、水清、岸绿、景怡”的河流生态景观让人心旷神怡。城市的审美和灵性凭河而含、籍园而展,大大提高了城市品质,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优化、最大化。
下一步,我市仍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治水与治城、治山等有机融合,改善人居环境与提高城市品质一体考量,把桑干河、御河、十里河作为河道治理的主战场,着力打造晋北地区水量丰沛、水质良好、风光秀美的现代水生态格局,建设成植被葱郁、水流清澈的“生态长廊”、适宜生活的“宜居长廊”、道路通畅的“交通长廊”、经济发展的“富民长廊”。 本报记者 张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