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本报报道帮忙寻找 热心市民提供线索

王丽琴和阔别40余载战友相聚

  本报讯  (记者  高欣)  “衷心感谢《大同晚报》的“民生热线”栏目,帮我母亲圆了梦,让她老人家在有生之年见到了分别40余载的两位老战友。”日前,远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刘女士致电本报记者深表感谢。

  刘女士的母亲名叫王丽琴,生于1951年,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当年作为知青响应国家号召,于1969年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插队,被分到了二师十七团七连,也就是在那时,她结识了来自大同的郭子善、刘银枝夫妇。当时王丽琴只有18岁,在工作和生活上经常得到郭子善夫妇的关照,渐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由于兵团体制改革,王丽琴于1975年调到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兵团化学纤维厂,郭子善夫妇则继续留在巴彦淖尔市工作。大约一两年后,郭子善夫妇举家回到大同,之后双方渐渐失去了联系。这几年,虽然王丽琴老人托女儿多方打听,但未能找到当年的两位战友。老人常常对着当年的老照片发呆,称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见到郭子善、刘银枝夫妇(见本报9月16日5版)。

  消息见报后,我市一位名叫李玉成的老人通过电话联系到了刘女士。这位老人说,他当年在内蒙古建设兵团二师十七团三连工作过,和郭子善老人认识,有他的电话号码。但刘女士给这个电话号码打过去,提示对方为停机状态。后来,刘女士通过此号码要求添加对方为微信好友,但对方一直没有回应。过了几天后,微信提示好友请求通过,刘女士再次拨打郭子善老人的电话,这次终于接通了。刘女士说明情况后,郭子善老人激动地说,没想到王丽琴心里还惦记着他们,有机会一定要见见面。

  日前,刘女士致电本报记者说,前不久,3位老人终于在大同相聚了。老人们一见面难掩内心激动,紧紧握住对方的手,相互询问彼此近况。大家一起回忆了当年插队时的青春岁月,并约定以后每年相聚一次,续写属于他们的深厚情谊。

 
     标题导航
本报报道帮忙寻找 热心市民提供线索~~~
在浑源县龙山失联的3位老人已找到~~~
以介绍工作为由诈骗52万多元~~~
~~~
以“丰创融通”实施电信诈骗~~~
~~~
~~~平城区开展“世界标准日”主题宣传活动
关注“大同晚报”官方微博~~~了解更多详细资讯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经济
   第06版:社会
   第07版:民生热线
   第08版:微视野
   第09版:时事·综合
   第10版:时事·综合
   第11版:时事·综合
   第12版:文娱
   第13版:楼市大观
   第14版:财经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王丽琴和阔别40余载战友相聚
3人均已无生命体征
一男子落网
随意挤占盲道 盲人出行不便
5名逃犯被抓
乘车游客突感不适 热心交警及时送医
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快捷互动 立体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