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他们从黑暗走来 内心却充满阳光

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正在上定向课
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盲童正在上课
盲人按摩医师滑志勇正在为患者理疗

  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黑色的,但他们付出了正常人几倍的努力不断寻找“光明”。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近日,记者来到市民政局直属的市盲人按摩理疗综合门诊部,近距离感受盲人按摩医师用勤劳的双手为患者解除病痛;走进市特殊教育学校,聆听这群特殊孩子的故事。

  自强不息  寻找“光明”之路

  盲人按摩医师靠精湛技术实现自身价值

  “感觉怎么样?力度合适不?如果力度大了我调整一下。”“等一会儿用拔罐疗法,有助于排出你体内的风湿寒酸。”与记者想象中安安静静的场景不同,盲人按摩医师在熟练地运用推、拿、按、揉、捏、点、拍等多种手法治疗的同时,细心与患者进行交流,介绍一些中医理疗知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病情、增强治疗的信心。1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平城区东马路玄东花园8号楼下的门诊部采访,见到身着白大褂正在忙碌的刘培兰主任医师、滑志勇副主任医师和崔英副主任医师三位盲人按摩医师专家。据了解,这三名医师是该门诊部现有的骨干力量,均从事按摩医疗工作达30年以上,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今年55岁的滑志勇告诉记者,他14岁时因高度近视造成视网膜脱落双目失明,见识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突然失去光明的他如同噩梦来临。当暴风骤雨袭来时,有的人自暴自弃,有的人则迎难而上,当时家人对他的未来非常担忧,但滑志勇选择了通过求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太原盲校进行了一年基础学习后,滑志勇进入山西省盲人中级卫生学校学习按摩专业。记者问他为什么选择按摩这一行,他说当时认为自己应该学点东西,不说为社会做多大贡献,起码不能拖后腿。“那时候每天从早到晚,不仅要学习盲文等基础课程,还要学习20多种按摩手法、医学理论和其它辅助课程。四年不间断的练习按摩,我连筷子都拿不稳了,人也瘦了一大圈。”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相似的坎坷经历让盲人们认识到,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应该自强不息。

  起初,来到门诊部的一些患者对盲人按摩治疗不放心,不过凭借盲人按摩师们精湛的技术,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这不仅让门诊部有了稳定的收入,也让盲人按摩师们实现了用自己双手服务家乡父老的愿望。据介绍,滑志勇擅长各类痛症、颈椎病、肩周炎的治疗,在《医学前沿》《中外医学》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2014年,他还取得了副主任医师资格。而刘培兰和崔英,也都在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不断摸索,分别取得了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资格,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为无数患者消除了病痛。不久前,该门诊部挂牌成立“大同市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今后可以进一步拓宽养老服务工作,为此,包括刘培兰、滑志勇和崔英在内的盲人按摩医师,正积极准备在家庭保健、康复治疗方面展开新的学习。

  本报记者  张志忠

  传递柔情  伸出友爱之手

  特教老师教授盲童生活自理和生存技能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在别人的眼中,他们是不幸的,因为与正常孩子相比,他们的身体可能不健全;但他们又是幸福的,因为有一个地方,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学习文化知识,进行康复训练,培养劳动技能,为其开发潜能,补偿缺陷,融入社会奠定基础。这里的老师用特殊的关怀浸润着每名特殊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坚强自信,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这就是大同市特殊教育学校。 13日,记者来到这所学校,走进这个特殊的群体,聆听他们的故事。

  当记者走进视康初一班的教室,看到柜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盲文书籍、美术和手工作品,这些作品色彩斑斓,充满童真。“特殊儿童和普通孩子一样,对知识充满了强烈渴望,我们在教授孩子们知识的时候,需要放慢进度,有足够的耐心。除此之外,对于学生情绪也要格外关注,以免引起他们自卑、胆怯等心理,这就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班主任张韶芳老师说。

  近年来,该校秉承“生活能自理、生存有技能、生命有价值”的育人目标,针对视康班孩子生理特点,将班级设置在一楼,楼道设有扶手,教室门口设置盲道条,就是为了孩子们出入方便,希望孩子们走进学校就能找到回家的感觉。为让孩子们走出学校能够顺利融入社会,学校在文化教育、技能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格外注重。特教老师都身兼数职,除了给孩子们上文化知识课,还进行生活教育、技能教育。学校安排定向课和按摩课,定向课是主要针对学生行走如何保持平衡感、如何通过听觉辨别方向感、如何判断周围环境、外出时如何快速寻找盲道等;而按摩课是教授按摩的理论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这样的学习与锻炼,有利于孩子们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学会自立自强,能够融入社会。

  盲童雁雁是一名腼腆内向的孩子,经过老师的心理辅导和手把手指导,从一名不能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学生,学会了使用盲文笔、盲文板,还掌握了盲文的认读和书写,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对特教老师来说,孩子们每天能够进步一点点,能够掌握一些生活技能,走出校园可以独立生活,就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对视力残疾的孩子们来说,虽然无法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但学校和老师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无限温暖。

  本报记者  郑林

  点亮明灯  照亮黑暗之夜

  我市加大力度照顾帮扶盲人群体

  记者15日从市残联获悉,我市目前有9997位持证盲人,不少盲人身残志坚,在社会中自立前行,闯出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据介绍,近年来,由市残联牵头,我市每年为盲人等残疾人举办各种形式的免费技能培训,帮助盲人等残疾人创业就业。盲人培训项目主要有按摩、理疗等,目前,仅平城区就有10多家盲人按摩中心,解决了近百名盲人的创业就业。另外,我市各级政府、各级残联正逐步加大对包括盲人在内的残疾人的照顾和帮扶力度,积极推进盲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极大地方便了盲人的日常生活。

  相关链接

  我国目前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有近10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45条:“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同时,根据《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残疾学生就学。

  盲人等残疾人在就业等方面也有特别规定,《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用工单位在职工的招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应当根据残疾职工的特点,提供适当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劳动场所、劳动设备和生活设施进行改造。同时,我国还制定了一些残疾人就业及创业优惠政策。

  在解决“三无”残疾人的生活问题方面,法律法规也作了明确规定。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在城镇居住的,由社会福利院收养或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发给最低生活保障金和救济金;在农村居住的,由所在农村基层组织,按五保户供养的办法,保障基本生活,全力帮助盲人等残疾人朋友脱困。

  另外,残疾人可以免费携带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盲人可持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铁、渡船等公共交通工具,盲人读物邮件可免费寄递。    

  本报记者  龙中华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主题策划
   第04版:教科文
   第05版:社会
   第06版:民生热线
   第07版:社区365
   第08版:时事·综合
   第09版:时事·综合
   第10版:时事·综合
   第11版:时事·综合
   第12版:消费
   第13版:家居建材
   第14版:户外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他们从黑暗走来 内心却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