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刚
一棵树对养分的汲取,足以让我惊叹。
攀一座石山,得见数株杏树、栗树、栎树在悬崖峭壁上茁壮葱茏,虽似乎数年从未长高、长粗,却年年叶荣叶衰,开花结果,不曾枯老。
遥想,一粒种子凭风借鸟落入崖缝间、石凹里,有多久才能积存起足以滋养其萌芽、扎根、生长的土壤,又有多久才能绵延出足以支撑其挺立、荣发、斗天的强大根系。
简直无法想象,它们经历过什么,才生就当下这般惊世的模样。或许,它们或粗或细的根早已钻透岩层,穿山越岭,探达了未知的秘境,艰难却又畅快地吸吮着大地精华,傲立于天地之间。
它们从大自然汲取养分,同时也与所有花草木石、虫鱼鸟兽构成了大自然的养分。我凝望它们,它们或许根本不在意我的凝望,而我却从它们身上、从大自然里汲取到了向上、坚强、静谧、通达的养分,丰富着我的人生。
忽地发现,人与树一样,需要阳光、空气、水分、营养,方可延续生命的长度;却又不同于树,除此以外,更需理想信念、道德素养、学识情趣等修身养性,拓展生命的宽度、厚度与温度。
因此,我们永远不能停下“根系”的滋长,去探寻汲取各种养分,以资活得更立体,更舒畅,更惟一。
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有着悲壮却荣光的红色历史。我常去瞻仰那些铭记了血与火往昔的纪念馆、烈士墓、旧址遗迹,就那样长时间默默伫立;常去寻访一些上过战场、干过革命、亲历历史的老前辈,蹲在他们跟前,静静聆听……沁入骨髓的养分,让我找到初心,补了钙的精神满是振奋,浑身有力。
造访一城,我总爱发现并走进那些城市书吧。书吧大都很文艺典雅、温馨闲适,兼顾读书、休闲之趣。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图书摆得满满当当,自成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检取,静坐,展读,书籍永不枯竭的养分永远攫取不尽,使数代数辈人受益……城市书吧给予我的独特养分,值得时时回味。
许是受了父亲钟爱戏曲的影响,我虽仅懂个皮毛,却也乐享其韵。每逢村戏来了,我都会混在黑压压的人群里,迷失了自己。那吸取了周边地域几百年人世悲欢、民间教化养分而生的地方戏曲,极具观众缘儿,剧目从黄发垂髫看到雪染双鬓,依旧爱如初见,一遍遍沉醉其间。锣鼓点儿一响,便会牵着台下芸芸众生在庙堂江湖、花园沙场、大喜大悲、天堂地狱间纵横游走。散场,依旧身在凡尘,可心性安静了许多,这便是戏曲之于我的养分。
我深深敬重的一位老作家,每年都会数次告别久居的城市,回到儿时的故乡小住。用他的话说:“在村里转转,与乡亲们聊聊,会触发特别多的灵感,小小说创作也会文思泉涌。”的确,过段时日,老作家总能用数篇乡土味儿极浓的优质作品,展示他回乡采风的成果。我也常在素材枯竭时,到大自然、基层一线、群众中间体验与思考,果然能寻到意想不到的养分,让笔端的文字充满活力与色彩。
我真想活成一棵树,延展根系向下,再向下,汲取养分;然后供养自己向上,再向上,触摸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