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产能结构调整,大力推广清洁能源。2017年以来,我市先后获得“全国美丽山水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中国美丽城市”等称号。截至2019年,我市空气质量在全省连续7年排名第一,实现了“七连冠”。
说起“煤改电”,家住灵丘县西关的赵有福高兴地说:“冬天用电取暖太方便了,费用和烧煤也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干净,窗台上再也不会每天落一层灰了。”2017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城乡居民“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煤取暖工程,逐步调整城乡供热能源结构,适应经济社会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新型能源消费方式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一项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清洁取暖36.2万户,实现了让居民乐享温暖和蓝天的心愿。
“十三五”期间,我市结合实际,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调产业结构、调能源结构、调消费结构三方面推动绿色转型,夯实“大同蓝”。举全市之力,将产业生态化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效举措,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形态。全面推进产能结构调整,大力推广清洁能源,通过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提标改造、工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拆除燃煤锅炉、“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等一系列减排措施,我市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2019年比2010年少排放6.47万吨,减少41.5%;氮氧化物排放量少排放8.34万吨,减少53.7%。为了减少建成区及周边散煤的使用量,不断建设和扩大“禁煤区”,面积由102平方公里扩大到114平方公里,在“禁煤区”严禁使用煤及煤制品,在“禁煤区”以外推广使用“煤改电”“煤改气”,试点推广生物质+洁净炉具,偏远区域使用环保型煤及洁净煤,逐步消除散煤面源污染;建成区集中供热面积大幅增加,由2017年的5860万平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9631万平方米,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99.8%,有效改善了用能结构和人居环境。
“白天能看到蓝天白云,晚上可以看到星星闪烁,如今说起大同的空气质量,绝对是我们大同人的骄傲,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我觉得现在大同的空气越来越好了,平时愿意多带着孩子出来转转,让他多看看花花草草,多接触大自然,对他的成长都挺好的。”……我市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湛蓝的天空、棉花般的白云,实实在在出现在市民的生活中,每每感受着自己生活的城市迎来的这些变化,一张张配着蓝天白云的美图晒在微信朋友圈,市民都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大同蓝”,也是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生态宜居城市高品质追求的直接体现。我市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突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严限机动车,严管施工工地,严抓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和错峰运输,严控市区散煤污染,严把源头、过程、结果“三道关”,精准施策,靶向治污,捍卫“大同蓝”。从2017年以来,我市先后获得“全国美丽山水城市”称号并被国务院通报表扬、获得“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和“中国美丽城市”等称号。截至2019年,我市空气质量在全省连续7年排名第一,实现了“七连冠”。大同正充分发挥生态环保对高质量发展的正向牵引和反向倒逼作用,持续捍卫“大同蓝”成效显著,为城市的绿色发展和生态宜居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本报记者 张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