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十出头的李丽英1996年参加工作,20多年来,她一直乐善好施,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公益活动。2015年,由她牵头组建成立的大同市爱心永恒公益协会,现如今成了我市社会公益组织的“明星”。
李丽英是一位单亲妈妈,一个人带着今年刚上初一的儿子。由于单位的工作比较忙,她其实根本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做公益,特别是当这个公益协会的会长。但因为种种原因,她还是毅然挑起了这副担子,而且一干就是5年多。李丽英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既然当了会长,就要负起更多的责任,尽心尽力做好公益事业。
2015年初,李丽英看到本报刊登了“15岁的天镇男孩小飞寒冬腊月睡在一小区楼道里”的消息后,马上与本报记者取得联系,希望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孩子一些帮助。不久,她和几位志愿者一起看望了小飞,并给他带去棉衣、食品等。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一家饭店接收了小飞,后来,小飞跟着一位厨师开始学习厨艺,生活有了着落,这令李丽英等志愿者备感欣慰。
云州区西坪镇中高庄村村民史建设,在多年前的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左小臂和左腿,之后,相守十余年的妻子弃家离去。当时,史建设的两个孩子还在读书,生活一下子变得非常艰难。2016年初,李丽英等几名志愿者先后4次看望史建设,不仅为他买米买面,还先后捐款3万多元,帮助史建设走出困境。
几年的接触中,记者发现李丽英有个特点——一诺千金。只要她承诺的事,就一定想方设法兑现。她承诺“一对一”资助的贫困生,四五年来从没间断过。而且,李丽英做公益活动充满了真诚,她是用心去做、用情去做。慰问孩子们时,她总是蹲下身和孩子们亲切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爱是会传递的,每逢过年过节,被李丽英等志愿者们资助过的孩子,总会问候这些曾经给予他们帮助的叔叔阿姨。从2016年到2019年,他们一直资助着14岁的阳高县贫困少年李明(化名)。去年5月,李明给李丽英打电话说,他的家庭经济条件好转,不用再接受协会的资助了,希望协会去帮助那些更加需要帮助的人。李明还表示,他想与叔叔阿姨一起做公益。李丽英听了非常感动,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多年来,李丽英和协会成员慰问过云州区困难学生、云冈区养老院、阳高县困难户等,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爱心足迹。他们的奉献感动着许许多多周边的人,志愿者队伍也由最初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300多人。据了解,这几年来,仅“一对一”助学这一项,就有120多名困难学生先后接受过他们的爱心资助,协会从成立至今,已为社会捐助80多万元的物资和现金。李丽英和爱心公益协会,让爱不断传递,让爱心故事永恒延续。
本报记者 龙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