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白登之战遗址

平城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

白登之战遗址碑亭 田雁 摄

  大同城东北3.5公里的马铺山,就是西汉时期的白登山。而今的白登山青松滴翠、峰峦吐碧,文瀛湖如一面硕大的镜子镶嵌于山下。

  谁曾想到,这样一个山青水碧的美丽地方,2200多年前却是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古战场。

  汉朝建国之初,汉高祖刘邦兴致勃勃地想解决北部威胁,于是亲率30万大军进军平城(今大同市),结果被40万匈奴大军包围在平城东北方的白登山七天七夜。战士战死冻死者十之二三,后用陈平“奇计”才得以解围。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战”,也称“白登之围”,因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七天而名载史册,更因随后的匈汉和亲策略而意义非凡。

  陈平用什么“奇计”让刘邦脱此困境?陈平是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司马迁称其“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他的“六出奇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其中,“献美女图,白登解围”是六计中最值得玩味的一计。计策中,汉军把一幅美人图送给匈奴单于的妻子阏氏,对她说:汉朝有一个十分貌美的女子,现在准备献给单于,作为解围的条件。阏氏嫉妒心强,为了不失宠,劝说单于:刘邦是真龙天子,我们杀不了他,即使杀了他,我们也不能统治中原,不如放他一条生路。而当时,单于还和另一支军队约好合击汉军,对方却迟迟未见动静,单于疑心他们与汉军联合要攻击自己,因此撤军。

  “白登之围”事件对汉朝的影响颇大,刘邦深感北方匈奴的实力不可小觑,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为了休养生息,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派刘敬作为使者陪同前往。此外,汉朝每年还送给匈奴大批棉絮、丝绸、粮食、酒等。自此,汉朝与匈奴约定结为兄弟,各自以长城为界,双方关系得到暂时缓和。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

  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大同通史》编纂委员会主编要子瑾说,“白登之战”后,刘邦改征讨政策为和亲政策,终西汉一朝,汉朝和匈奴的联姻就有20余起。平城的人们见证了一个个公主盛装嫁到匈奴。从此汉族和匈奴结为连理,边境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商贸往来、文化交流日盛。这个和亲政策中流传最广的当数昭君出塞的故事。大同的琵琶老店就是因昭君当年出塞曾驻跸此店而驰名。此店原名“东胜店”,因昭君在此入住并将琵琶赠与店主,聪明的店主遂将“东胜店”更名为“琵琵老店”。唐代柳公权亲笔手书“琵琵老店”牌匾,使此店名噪一时。尽管有专家对此匾提出质疑,然而昭君出塞却是不争的事实,正史及《大同府志》《左云县志》对此都有记载。

  “汉初的和亲政策历史影响深远,直到唐代仍实行对突厥的和亲政策。这一政策践行的结果就是使边境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潜移默化地相互渗透,使大同地区成为民族融合的发祥地。”要子瑾说。

  1993年,大同市人民政府在马铺山的山头上立了一座“汉阙式”碑亭,上书:白登之战遗址,碑文中详细记述了“白登之战”的情景。     

  本报记者  田雁

 
     标题导航
白登之战遗址~~~
~~~全市80名人才工作业务骨干参加培训
~~~灵丘县委联系优秀人才研修班开班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晚报早评
   第04版:社会
   第05版:民生热线
   第06版:教科文
   第07版:社区365
   第08版:时事·综合
   第09版:时事·综合
   第10版:时事·综合
   第11版:体育
   第12版:消费
   第13版:家居建材
   第14版:户外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专版
平城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
开拓视野创新思维
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行走中触摸大同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