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众文化消费领域,无疑是一个典型的碎片化时代。尤其在移动互联技术的支撑下,这种碎片化更是趋向多元、迭代。像脱口秀艺术近年来一跃而起,新人不断涌现,风格渐趋多样,成为了重要的视听消费形式,也给传统的相声等曲艺表演带来新的启迪。
脱口秀音译自talk show,是舶来艺术,起源于英格兰,兴盛于美国。本来是指清谈类的语言艺术或节目,像《锵锵三人行》《康熙来了》等就是本义上的脱口秀,《鲁豫有约》《金星秀》等也属于脱口秀。
不过今天中国内地大受欢迎的脱口秀综艺已非本义上的talk show,实际上是比较典型的stand-up comedy,正确称谓应该是“单口喜剧”或“站立喜剧”。它的舞台形式极为简单,一个人、一支麦逗乐全场,叙事的基本形态为段子或笑话,取材则多为自己对于过往经历和当下生活的情绪性感悟。
talk show 成为了stand-up comedy,这是翻译的阴差阳错。据考证,2012年5月开播的《今晚80后脱口秀》是中国第一档真正意义上的stand-up comedy节目。正是这个节目将stand-up comedy“重新定义”为“脱口秀”,所以大众就将错就错地把一种新型的“单口喜剧”称为了“脱口秀”,此后几年还发展势头迅猛。
语言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约定俗成,今天的脱口秀已经被中国内地的网络用户、电视观众广泛认可,脱口秀也成了一种特定的曲艺或者喜剧艺术形式,在消费领域则成为了一种现象级的大众艺术消费形式。
中国是一个传统曲艺大国,其中艺术种类丰富,公众对曲艺也有消费需求。在新的艺术消费语境中,一度兴盛的相声囿于一些程式化表演失去了往日的轰动效应,评书、评弹、快板书等也因为缺少突破而几乎成为传统戏曲,即使是喜剧电影也没有了前几年的口碑。
大众文化消费需要新的艺术形式满足市场需求。此情此境,可以说中国式脱口秀走到了窗口期。
有人说,脱口秀门槛很低,人人都能讲。脱口秀的确门槛比较低,只要你敢在众人面前说话,能够娓娓地道来段子,如果再加入点表演和互动,就可以完成一次脱口秀。不过脱口秀的上限也非常高。你在观众面前讲段子了,也加入点表演和互动了,但是观众就是没有反馈甚至不认可呢?
脱口秀的观众反馈往往是很直接的。一个段子讲出来了,如果观众笑了,意味成功了;如果没笑,那说明失败了。这种及时性的反馈,往往直接影响表演者的信心。一个新手登台,两三个段子遭遇了冷场往往“就此打住”没有了后话。现场如何在观众不笑的情况下也能坚持完成演出,并且把段子修正到更好笑,无疑是一种挑战。
近一两年来,内地脱口秀崛起一批青春的面孔,他们在正职之余参加一些比赛,偶尔还在一些晚会上秀一把,赢得了掌声和人气,成为观众和市场认可的兼职演员。
像出生于山西朔州、毕业于吉林大学机械专业、就业于广州汽车的“车间女孩”赵晓卉,在《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曾经是一身工装穿搭,慢悠悠的表演节奏让观众很舒服很亲切。在比赛中她虽然面临淘汰,但是过于出色的淘汰感言反倒赢得“场外爆梗王”的称号,视频赢得了超高的点击量。观众还在安徽卫视的春晚等节目上看到了这个穿着板鞋、T恤的女孩,在上千人的剧场里赢得掌声笑声。
像出生于辽宁铁岭、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李雪琴,还有纽约大学的教育背景,但是她在“念了北大就不能当一个废物了吗?”的豪言壮语下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网络视频工作,继而走上脱口秀舞台在《脱口秀大会》讲满三场,一路杀入决赛,实打实地破圈爆红。此后她一路高歌猛进,在媒体舞台上、商业活动现场都有身影,而且用其出色的表现证明了什么是当下的“废物”。
观察年轻的脱口秀演员,无论是之前的李诞、王建国、程璐,还是后来的赵晓卉、李雪琴、杨笠、杨蒙恩等等,他们都有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背景。像李雪琴、赵晓卉还是名校毕业,他们在兴趣的引导下走向了脱口秀的舞台。他们未必将脱口秀当作职业,但是“业余”的秀场给公众带来了惊喜,甚至超越了很多专业演员。
2020年11月赵晓卉作为青年职工代表成为2020年广东省职工书屋8位公益代言人之一。她在“粤读点亮人生”2020年广东省职工书屋建设暨书香企业学习宣传活动成果发布仪式上作了《阅读与我的双面人生》发言,“当人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的时候,阅读是了解这个领域最快的方式。”“脱口秀演员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才能写出好的段子。”
毫无经验,李雪琴、赵晓卉们却战胜了无数脱口秀前辈。于是众人意识到,“果然,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真的不一样。”表面的信手拈来,其实背后是不断的学习和大量的知识与信息储备。
新人涌现,脱口秀崛起,中国喜剧及曲艺或许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