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环卫能人刘金昌

修理工变身“土专家”

刘金昌和工作人员一起做车衣

  平城区环卫处3000多名职工中,有的是清洁工,有的是清运工,有的是清掏工,有的是驾驶员,他们寒暑无间、起早贪黑,每天把城市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中还有部分“土专家”,刘金昌就是其中一员,他改造、升级环卫设备,为单位节省了不少资金,为提升环卫作业效率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这个尺寸正好,就按这样来……”今年46岁的刘金昌是平城区环卫处科研所所长,人们称他为“大能人”。这几天,他正带人加班加点制作车衣。“就是给车穿件衣服,把环卫作业车辆保护起来,这样,车就能多用几年。”在环卫处科研所车间里,地上堆满了防雨布,刘金昌边看图纸边对记者说,“市面上做一件车衣要1000多元,我们自己做不超500元,省下的就是挣下的。”刘金昌笑呵呵地说。

  刘金昌高中毕业后就来到环卫处汽车修理厂工作,至今已有20多年了。在刘金昌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不少造车手册,这都是珍爱的“宝贝”。只要单位买回新的环卫车辆,他都要把操作手册看个遍,研究机器内部工作原理。他说,现在各种环卫车辆分工越来越细,由于资金有限,环卫处车辆更新相对较慢,便在车辆的改装和创新上多花心思。小创新就能发挥大作用,他坚信,只要肯研究,没有什么事儿是干不成的。

  从未接受过专业学习的刘金昌,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小发明小创造不知做了多少件,光大型设备就改良了七八件。他曾做出一件颇为自豪的产品——高压水罐车,利用闲置的水罐车重新设计液压管路,合理控制液压的流向、低压和高压水泵的转速和温度,进而实现一台车在没有增加发动机动力的前提下,利用液压泵分别实现低压和高压水泵的正常工作,路面清洗起来更加彻底、干净。

  去年,刘金昌改装的树叶清扫机也上路了。他在一辆普通的三轮车上安装了风机、小发动机、发电机、电池液压泵、密闭车厢和3个大小不一的滚刷,将原来的程序操作杆改成按钮,离合器由手动式改成脚踏式,方便了司机操作。当这辆车驶过,道路两侧的落叶都被滚刷吸入到车的“肚囊”中,路面立马清洁如洗。

  刘金昌告诉记者,改装一辆这样的树叶清扫机成本只需3万元左右,可装载约1吨重的树叶。如果买一辆载重3—6吨的新“五十铃”树叶清扫机,则需四五十万元。两者相比,前者既节约了成本,又大大降低了人工清扫工作量,节省了清扫时间。同事建议他申请专利,但他最大的心愿并不在此。他说,每一件产品都是他的“孩子”,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这些“孩子”,让其扩大施展空间、发挥更大作用,才是他日思夜想的事情。每年秋末冬初,清扫落叶是件让人犯难的事儿,他希望将树叶清扫机推广到一些小区、树木多的县区等,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这就是对他和他的“孩子”最大的肯定。

  刘金昌从一名默默无闻的修理工逐渐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关注,不但得到重用,同事有技术上的问题时也愿意主动和他交流探讨,他感觉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更加坚定了发明和改良环卫设备的信念。

  刘金昌工作时总是笑呵呵的,然而,同事们都知道,他的家庭有多困难。10年前,儿子被查出脑垂体发育不正常,做了手术,但仍然没有自理能力,现在每个月吃药就得1000多元。“那是多大的痛苦啊!但是在单位,他从来不说自己的困难,一心研究怎么改良机器、怎么给单位省钱……”刘金昌同事对记者说。

  “单位给了我很多照顾,家里的困难自己能够克服,能给单位节省资金是我最大的快乐!”刘金昌用各类旧配件进行改造创新,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发挥改良设备作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文/图   本报记者  杨昱郁

 
     标题导航
环卫能人刘金昌~~~
爱心企业送礼物~~~
~~~
占用右转车道等待直行 致使其他车辆通行受阻~~~
酒驾挪车撞了醉驾 不依不饶竟欲找茬~~~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社会
   第04版:民生热线
   第05版:社区365
   第06版:时事综合
   第07版:时事综合
   第08版:时事综合
   第09版:时事综合
   第10版:说法
   第11版:文萃
   第12版:九龙壁晚晴
   第13版:电视连载
   第14版:小记者
   第15版:小记者
   第16版:广告
修理工变身“土专家”
5000个口罩捐给环卫工
天镇县法院荣膺 “全国优秀法院”称号
俩公交司机被处罚
俩驾驶员双双受处
巡逻路上遇火情 紧急扑救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