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它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大同的红色革命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创业史的缩影,大同地区党组织的创立为大同人民的革命斗争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方家大院是大同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大同铁路工人支部成立地,也是大同早期铁路工会成立地,它见证了大同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方家大院位于平城区北苑路438号北辰花园小区内,19日中午,记者跟随北关街道站东社区副主任冯向明来到北辰花园小区,沿着小区的主路向东走了不到50米,冯主任便停下来,指着22号楼西侧的一排小商铺说:“这一片以前就是方家大院,96年前,中共大同铁路工人支部就是在这里建立的,解放初期还在,后来逐渐被拆毁。”
翻看黑白老照片,记者看到,曾经的方家大院是一座砖砌四合院,周边皆是不起眼的土坯房,陈旧、矮小。但就是在这里,大同的革命火种在沉沉暗夜中点燃,生生不息,走到今天。现如今,这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商铺遍地,到处是一派繁荣新气象。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古城内县楼南街的大同红色记忆馆,找寻大同最早的那段红色记忆。馆内,在众多为大同建党作出贡献的先驱中,何孟雄、杨凤楼、张树珊的名字放在显著位置。何孟雄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大同地方党组织的创建者。1921年7月建党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派共产党员何孟雄数次到大同建立工会组织,发展中共党员。作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大同建党领航启路。杨凤楼是大同早期党团组织领导人,1924年10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大同支部书记,1925年8月中共大同铁路工人支部成立,杨凤楼任支部书记。张树珊是一名铁路工人,也是大同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在大同红色记忆馆第一单元“曙光初照”展览中,通过历史图片、文字等,介绍了何孟雄、杨凤楼、张树珊3人的光辉业绩。
“大同的共产党组织发展比较早,早在京绥铁路大罢工时期,大同铁路工人就参加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并设立了大同铁路工会组织分支机构。”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贾保权翻开党史资料,向记者述说着党在大同地区的早期活动史。
1922年10月,京绥铁路工人大罢工之后,张树珊等两名大同铁路工人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党组织在大同地区发展的第一批党员。随后的两年,大同铁路工人通过一次次的示威游行,声援全国各地开展的罢工运动,一定程度上给当时的政府制造了压力,也为党组织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25年8月,由杨凤楼任书记的中共大同铁路工人支部在方家大院成立,时有党员7名,隶属中共张家口特别支部领导。1926年3月,阎锡山镇压工人运动,杨凤楼被捕,党组织遭到破坏,党组织活动也随即转入秘密状态,大同铁路工会及中共大同铁路工人支部办公地点撤离方家大院,但大同地区的革命斗争从未停息。
大同党组织的建立,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云中大地,至此,一个又一个怀抱救国救民理想的进步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党在大同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时光飞逝,大同第一个党支部成立至今已经96年。目前,全市共有中共党支部10300余个,党员也由最初的7人发展到近22万人。他们将传承红色基因,自觉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为建设美丽富裕幸福大同接续红色力量。
文/图 本报记者 田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