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记录着小记者的生活学习点滴;这里,反映了小记者的心声;这里,是小记者自我展示的平台。让我们一起阅读他们的文章,见证他们的成长!
《挂蟒山》读后感
平城区47校四(4)班 王译敏
在自家菜园里摘绿色无污染的玉米,和小伙伴们玩遍米甸子的山山水水,饿了吃呼地瓜、渴了喝山泉水,听枪爷讲述这片土地上的传奇故事……读完薛卫民写的《挂蟒山》后,我非常羡慕主人公生活的地方,也对米甸子以及东北这片神奇的土地有了更深的认识。
暑假来了,主人公皮大佑约上小伙伴们在肩垛山、牤牛河、挂蟒山中“疯跑”。来自城市的杨子欣不认识农作物,在他们中间显得格格不入,但他在皮大佑和枪爷的“科普”下,认识了榛子、谷子,尝了烤玉米、呼地瓜,了解了米甸子的历史,懂得了枪爷曾经打猎时不同常人的“规矩”,以及着迷根雕艺术后的“寻根之术”。
书中开始有几段风景描写,让我一秒钟就爱上了米甸子这个神奇的地方,它与城市不同,它有参天大树,也有成片的灌木丛,还有酸甜好吃的托盘儿、圆枣子,那里的人们淳朴善良,世代守护者这片净土。从枪爷带着“我”和杨子欣寻找树根的过程中,我明白了活的树根再好也不能挖,做人不能忘了本;从皮大佑父辈们讲述的闯关东故事中,我看到了老一辈人为了更好地生活不畏艰苦、勇于开拓创新;从皮大佑爸爸立在菜园子里的一个个牌子,我明白了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该忘了初心。
读完《挂蟒山》后,我眼前仿佛打开了一扇窗,窗外是一条通往米甸子的路,我多想和皮大佑以及他的伙伴们一起爬挂蟒山,一起蹚牤牛河,一起到狐仙洞寻找树根,一起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二十年后的家乡
大同大学附属小学五(3)班 张葳
2041年3月12日,我和爸爸乘坐时空机来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家乡的巨变让我又惊又喜。
快看,那一座座荒山,全变成了“花果山”。那山粉粉的,仿佛被朵朵红霞笼罩了似的,那是桃花盛开的桃园;那山雪白雪白的,仿佛下了一夜的大雪,那是梨花盛开的云州区梨园。
再看,家乡的母亲河——桑干河。水是那么清澈,那么干净,可以清晰地看见鱼儿排着队在水里游动、追逐嬉戏。几十年前的桑干河可没有这么清澈,河面上漂着垃圾和白色泡沫,河水被生活废水和工厂排出的污水污染黑。
我迷惑不解地问爸爸:“爸爸,水为什么变得这么清了?”爸爸指着对面的污水处理厂,笑着说:“家乡建起了污水处理厂,污水经过处理后变成清水,才能排进桑干河里呀!”
走在大街上,更是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街道两旁绿树成荫,鲜花遍地,看不到一点儿果皮纸屑。仔细观察,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自觉地把果皮、食品包装袋等分类扔进垃圾箱里。菜市场里每个小摊旁边都摆放着一个垃圾箱,方便人们扔垃圾。人们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收垃圾的车开过来了,沿街收集分类整理好的垃圾。“司机大哥,垃圾都运到哪儿去了?”我好奇地问司机。司机大哥笑着说:“可以回收的垃圾运到造纸厂、无害塑料厂或玻璃厂,不可回收的垃圾运到发电厂。”我纳闷地问:“干吗把垃圾运到发电厂去呀?”司机大哥望着我说:“难道你不知道现在垃圾可以用来发电了吗?”我惊喜地说:“怪不得过去的垃圾山都不见了。用垃圾发电,太奇妙了!没想到家乡的科技已经变得这么先进了……”
我和爸爸乘坐时空机又回到了现在,回想我参观二十年后家乡的情景,我无比兴奋。我相信到那个时候,我的家乡一定比我想象的还要美。
难忘的中秋节
平城区47校三(8)班 刘焰然
今年的中秋节,恰逢国庆节,是一个双节同庆的好日子。
华灯初上,夜晚终于来临,一轮圆圆的月亮徐徐升上了天空。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瓜果飘香,一派红火的节日气象。奶奶为我们张罗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吃完晚餐,妈妈在阳台上放了一张圆桌,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月饼和被切成了各种造型的水果。虽然已经吃得饱饱的,但这些美食仍然令我垂涎三尺。正当我准备伸手去抓一块儿月饼时,妈妈连忙按住了我的手说;“小馋猫,这些食物要到赏月的时候才能吃!”我只好灰溜溜地走开了。
此时的月亮浮动着优美的身影,已渐渐升入半空,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阳台上的圆桌旁,一边赏月,一边分享着香甜可口的月饼。这时,爷爷给我讲起了“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的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望着天空中那轮明月,它宛如一个大大的玉盘,镶嵌在深蓝色的夜空中,月光静静地洒下来,整个世界好像都沉浸在那银色的海洋里。我不禁想起了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中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仿佛看到了月亮上的嫦娥姐姐正在和航天员叔叔聊天,玉兔正在和卫星游戏……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好期待明年的中秋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