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义肢技师杨金平

让更多残疾人站起来走起来

杨金平(右)和同事为残疾人做义肢 龙中华 摄

  家住平城区的26岁女孩秦艳(化名),身材苗条,在地上来回走动,她一边走一边说:“感觉不错,挺舒服的。”等她坐下挽起裤腿后,记者才惊讶地发现,这位姑娘的右小腿竟然是义肢。

  几年前,秦艳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失去了右小腿。在定制义肢时,她要求必须与另一条腿“一模一样”。虽然要求苛刻了些,但杨技师制作的义肢令她非常满意。

  秦艳口中的杨技师名叫杨金平,今年43岁。2003年,杨金平进入市残疾人服务指导中心工作,最先是对残疾人的义肢做些简单的维修,当他看到一些残疾人到外地定做义肢费钱费时费工时,就下决心要让这些残疾人穿上由他自己做的义肢。为此,他多次到北京、成都、太原等地,潜心学习义肢制作技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学会了制作义肢的整套技术,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方便了众多残疾人。

  杨金平告诉记者,定制义肢最主要的是配套试穿、训练、心理疏导等,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一整套方法,才算是一名合格的义肢制作师。杨金平介绍,义肢定制的第一步是在患者的残肢处取模,这是所有工序的基础,也是关键所在。取模需要与另一健肢比对关节的高低、大小、位置是否对称,并用皮尺仔细测量残肢的长度和围长。测得的数据必须非常精确,制作出来的产品才能穿起来舒服,走起路来均衡稳健。杨金平说,义肢的制作靠技师日积月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摸索。

  31岁的乔玲(化名)是阳高县人,结婚6年,有一对可爱的儿女。然而,一次车祸导致她永远失去了双小腿。由于长期躺在床上,里里外外靠丈夫忙碌。2018年春,杨金平为乔玲制作好义肢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不仅能熟练地穿戴,而且走路几乎与正常人一样,一些家务也能做了,如今一家四口过得和和美美。杨金平说,自己不仅让一位残疾人重新站起来了,更拯救了一个家庭,他感到非常欣慰。

  近年来,市残联多次组织上门服务活动,杨金平等技师为残疾人定制义肢,让更多的残疾人站起来、走起来。天镇县的袁日2013年因一场意外导致左小腿截肢,云州区的徐仁2005年因一次事故导致左小腿截肢……他们都得到了市残联的上门服务。

  帮助残疾人定制义肢,取模、制作、打磨、试穿……每一天,杨金平都在周而复始的工作中度过。“我觉得很充实,也很满足,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更要钻一行。”这是杨金平的座右铭,他也正是这样做的。       

  本报记者  龙中华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经济
   第05版:社会
   第06版:教科文
   第07版:时事综合
   第08版:时事综合
   第09版:时事综合
   第10版:时事综合
   第11版:体育
   第12版:健康
   第13版:疾病防治
   第14版:朋友圈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让更多残疾人站起来走起来
新增临时停车位500个
63路公交更换纯电动空调车
从具体问题抓起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保洁管理“绣花式” 城市颜值再提升
“流动车管所”开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