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在即,对于初三、高三考生而言,目前已进入冲刺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考生如何调节到最佳的备考状态?怎样复习才能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如何科学安排日常作息和饮食?为帮助考生和家长放平心态、轻松应考,针对这一系列考生及家长关心的问题,本报今起特推出《聚焦中高考》专栏,特邀我市初三、高三名师及相关专家,为即将走上考场的考生们答疑解惑,以期对广大考生及家长有所帮助。
高考备考已进入冲刺阶段,在巨大的考试压力下,一部分学生出现了考前焦虑症状。如何有效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情绪?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国培项目心理专家张渝鸿,她结合自己几十年来的教育经验及研究心得,通过对多个真实案例的详尽解读,告诉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此时出现的典型问题。
一位高三家长说:“我儿子最近脾气越来越暴躁,简直不能自控,原来挺懂事的孩子,现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也不知道哪句话说得不对,他就急了,大声嚷嚷不说,还摔东西。一回家就躲在自己房间里,跟关禁闭似的。目前我们家的气氛完全受儿子控制,儿子情绪好,家里就阳光灿烂;儿子情绪不好,我们就噤若寒蝉。”
张渝鸿分析说,很多考生临考前一反常态,爱发脾气,这是学生紧张和焦虑情绪未得到释放而压抑的结果,是学生情绪无法自控的表现。孩子“找茬”发脾气,一方面是宣泄自己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希望得到家长的关爱和理解。
张渝鸿建议,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冷处理是个不错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明白情绪是需要自己控制的。只是冷处理过后,家长要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孩子沟通,让孩子倾诉负面情绪,对孩子的考前焦虑表示认同和接纳,而不是否定。这个阶段的孩子多少有一些紧张情绪,要尽量让他们把负面情绪都倾诉出来。如果不善于与孩子沟通,或者孩子不愿意多谈,建议改用文字。当孩子发现父母情真意切的理解与接纳后,自然会缓解焦躁不安的情绪。
一位正在准备高考的男生说:“接连几次的考试,我都考得不是很理想,我每天都学到半夜,可是成绩还是如此,身边的同学每天都在进步,那些原来不如我的人,现在都考得比我好。眼看着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我特别痛苦,觉得对不起疼爱自己的父母,每天上课看着老师充满遗憾的眼神,我的心就如同被针刺一般,我让这么多人失望,我对得起谁啊?”
张渝鸿分析说,有些考生在临近高考前,身心严重透支,疲惫感增加。部分学生可能由于考试成绩出现停滞甚至下滑现象,信心严重受创,出现和这位男生一样的压力和焦虑情绪。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得这位男生忘记了自己真实的能力。几次失利的经验让他获得了一个错误的认知:“我真的不行!”自责、愧疚、无望等负面情绪包围着他,深陷痛苦不能自拔。如果这位同学不能从自卑消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他就可能自暴自弃,最终影响高考成绩。
张渝鸿建议,此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干预,让孩子明白模拟考的失利可能意味着高考的进步,同时帮孩子认真分析自己在哪些地方有进步,不足在哪里,最好用纸笔写下来,并举例加以说明,在一条一条书写的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对心理产生极大的宽慰。此外,家长应及时和老师沟通,帮助孩子改进学习方法,有时学习方法有误,事倍而功半,改正过来后会发现效率大增。
一位高三文科女生说:“我最近觉得自己的记忆力特别差,仿佛脑子不会转了。复习时头脑一点也不清醒,看过一遍之后,还跟什么都没看一样。注意力也很难集中,上课总是告诫自己注意听,可是听着听着,就‘见周公’去了,等回过神来,老师都已经把答案讲完了。您说我这是怎么了?”
张渝鸿分析说,考期临近,高压会导致很多学生越着急越学不进去。看了一遍什么也没记住,脑子一片空白;或者看似在听讲,实则云游四海,不知所想。等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如此,紧迫感迅速升高,焦虑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焦虑情绪?张渝鸿建议,首先家长自己要客观理智地看待高考,同时帮助孩子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张渝鸿表示,过高的期许是压力和焦虑产生的根源。据调查,85%的中国家长希望孩子在班里处于前15名,美好的愿望没有错,但如果此时还抱着不切实际的空想,只会导致比实际更糟糕的结果。此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学习计划,并督促孩子认真落实,因为适当的节奏感是调节焦虑紧张的好办法。
本报记者 田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