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授人以渔”强本领促就业

去年我市12.4万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2021年6月,家住灵丘县独峪乡三楼村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弓占春,参加了县里举办的手工编织技能培训后,就在安置点内的手工编织车间上班了。“这里上班时间灵活,可以把草编材料带回家去做,也不误照顾家,每月有八九百元的收入,可以解决家里的一些日常开销。”谈及如今的幸福生活,弓占春感到心里很踏实。去年,像弓占春这样,在我市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就业的事例还很多。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去年,全市共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24150人,通过高质量的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劳动者长本领,实现就业。

  据了解,自2018年全省开展“人人持证  技能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以来,我市已累计培训34万余人次,劳动者技能水平大幅提高,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成效明显。去年的培训人数是历年之最,超额完成了原计划的8万人培训任务,其中79571人报名参加了专项职业能力、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考核以及特种作业操作考核,新增高技能人才(高级工以上)7562人。在国家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交上了一份满意的 “民生答卷”。

  去年的培训对象主要面向两类人员,一类是企业在岗职工,另一类是未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为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培训工作开展前,我市开展了大量的先期调研和宣传工作,根据企业用工及培训需求制定培训方案,深入乡镇村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征求意见,特别是对脱贫劳动力、脱贫不稳户、边缘户和易地搬迁户等重点困难群体,做到优先培训、愿培尽培、应培尽培。

  自去年5月大规模、多层次的培训工作全面启动后,在市“人人持证  技能社会”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由人社部门牵头,市级各部门、各县(区)积极参与,协同推进,形成工作合力。与往年不同,去年的培训全部实行职业培训券制度,从培训券的领取到培训、兑付,全流程、全过程都可追踪、可监管,同时也提高了参训人员参加培训的自主权,提高了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在培训过程中,我市还坚持以赛促培、以赛促训,举办了大同市第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承办了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2021年工匠计划(变电运维专业)精英团队成员选拔竞赛、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十五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等赛事,参加了全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

  为让学员培训后更好地实现就业,我市广泛开展了就业岗位进课堂活动,每个培训班最后一课专门设置就业招聘信息宣讲,将用工企业、劳务派遣公司等相关用人单位工作人员请进课堂,进行就业指导,增强了培训有效性,提高了培训后就业率。在此基础上,还广泛推行校企合作,为培训学员实现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协会培训的8名学员,带动云州区瓜园乡瓜园村100多名妇女实现就业,瓜园村还成立了手工编织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编出柳编产品3万件,实现销售收入60万元。此外,合作社还通过参加展会、网络销售等多种渠道开拓市场,现已将环保手工编织品销往广东、深圳、辽宁、河北、内蒙古等地。

  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有关负责人说,扎实推动全市“人人持证  技能社会”建设,对促进高质量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有着现实的意义。今年将继续实施以“人人持证  技能社会”为目标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全市劳动力建档立卡,摸清底数,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体系建设,构建“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通过“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培训和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技能,占领中高端就业市场,提升工资水平。  

  本报记者  双红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时事综合
   第05版:时事综合
   第06版:书香
   第07版:电视连载
   第08版:九龙壁随笔
“授人以渔”强本领促就业
冷空气不放假 来古都过新年
慰问老人送关爱
残障儿童歌舞迎新年
高速交警发布 交通安全预警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