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党天赏

从门外汉变身种植能手

党天赏指导小朋友采摘草莓 本报记者 于宏 摄

  从门外汉变成种植能手,从欠债200万元到合作社年采摘收入200万元,36岁的党天赏依靠小小草莓走上逆袭的“莓”好人生。

  眼下正值寒冬时节,但在云冈区西韩岭乡北村浩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草莓种植大棚内,色泽鲜艳、香甜可口的冬季草莓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品尝、采摘。出生于河北保定的党天赏就是这里的负责人,他20岁出头就走南闯北,在内蒙古和山西省等地打工,2009年来到大同做土建工程。“做土建是赚了,但赚的都是账,钱要不回来,不好做。”为了生计他在阳高县搞起了养殖,养了1000只育肥羊,最终赔了60余万,年仅24岁的他就背了200万元的债务。有一次回保定,他接触到了顺平县草莓,回到阳高县就开始种植草莓。

  从未种过地的党天赏在种植草莓初期遇到了不少困难,盐碱地种植难,草莓种植技术欠缺,产量不高,但他毫不气馁,几年时间,他跑遍了全国各地草莓种植基地,甚至还去日本学习,只为寻找适合在大同种植的品种。正是因为他的这股钻劲儿,终于在种植草莓的第4年开始盈利,之后的几年便将200万元的债务还清。

  走进草莓种植大棚,一垄垄肥沃的土埂上爬满了茂盛的草莓藤蔓,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静静地躺在绿叶丛中,芳香阵阵、鲜艳欲滴。每个大棚里都摆放有1个蜜蜂箱,蜜蜂们时不时从箱子里飞出来在大棚里“逛一逛” 。

  2020年3月,他来到了云冈区西韩岭乡北村,和合作伙伴一起成立了云冈区浩宇农民专业合作社,占地130亩、大棚12个,主要种植草莓、水果西红柿、葡萄等,还大力发展草莓育苗。他们不断摸索和外出取经,及时调整种植结构,运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红颜草莓,自主专研了多项草莓生产技术,致力于打造大同市草莓第一品牌。

  “冬天主要是种植草莓和小柿子,小柿子有黄姑娘、千禧小柿子2个品种。上个月中旬人们就来采摘,双休日前来采摘的游客更多。”党天赏说,产品质量好与坏,种植技术是根本。

  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种植草莓10余年,从最初的亩产400公斤到如今亩产2500公斤,这些经过不断努力取得的喜人成绩,让他坚定了培育种植草莓的信心。谈及对未来的规划,他表示,要将自己种植的草莓、水果西红柿走进一线城市。

  本报记者  辛雅君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主题策划
   第04版:社会
   第05版:教科文
   第06版:时事综合
   第07版:时事综合
   第08版:时事综合
   第09版:文娱
   第10版:体育
   第11版:体育
   第12版:美食
   第13版:食趣
   第14版:九龙壁 艺苑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从门外汉变身种植能手
山前庄村民收到爱心年货
大同宾馆家属楼垃圾已全部清理
民警帮讨拖欠工资 农民工送锦旗致谢
40余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免费查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