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学会资产配置 理财收益更稳

  本报记者 王丽华

  众所周知,个人投资理财有助于调节收支平衡,在可承受风险范围内实现财富增长。随着理财产品种类逐渐丰富,投资者面临的选择也更加多样。近期,投资者开始考虑新一年的资产配置,那么,在当前行情下,如何让钱包变鼓呢?

  一般来说,资产配置是指根据投资需求将资金在不同资产类别之间进行分配,通常是将资产在低风险、低收益证券与高风险、高收益证券之间进行分配。

  作为普通投资者,在做家庭资产配置前,首先要认清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投资者,一般分为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积极型以及激进型。分析自身条件,做好资产配置规划,才能使投资收益最大化。

  从2021年经济增速的程度可以推断,2022年的经济政策仍以“求稳”“纠偏“为主。因此,普通投资者可以把资金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为长期闲置资金。如果手中有3~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用不到的资金,可以选择一些权益类投资。例如,基金、股票等。在选择时,要将一些低估值且成长性较高的板块作为重点。投资估值已经相对较高或者过热的板块时,要注意风险。投资权益类产品,只要投资者有足够的耐心,未来应该会有较为不错的收益。

  第二类为日常花销的结余。对于家庭来说,除了日常花销外,都会有一部分储备资金,这部分资金也不能闲着,可以投资货币基金、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等,这类投资期限灵活、收益适中,可以让储备资金稳中有升,同时满足家庭的不时之需。

  第三类为风险保障资金。大部分家庭都认为,开源节流对于家庭资产增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忽略了家庭潜在的人身风险及财产风险。这就要求投资者需合理利用好保险这项金融工具,适当购买风险保障类保险,如: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等。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用年收入的10%左右购买保险产品,能够有效转嫁家庭风险。

  总体来看,做好家庭资产配置,合理分配资金,能够有效化解家庭的财务风险,实现资产增值。投资者可以通过“4321”定律来合理配置家庭资产,即40%的收入用于买房或股票、基金等方面的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等以备不时之需;10%用于保险之类的保障。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经济
   第04版:社会
   第05版:晚报早评
   第06版:微视野
   第07版:时事综合
   第08版:时事综合
   第09版:时事综合
   第10版:时事综合
   第11版:体育
   第12版:体育
   第13版:财经
   第14版:楼市大观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说法
学会资产配置 理财收益更稳
交行北城支行 加强“断卡”行动宣传力度
交行云冈支行 开展厅堂沙龙活动
京都村镇银行举办柜员等级考试暨运营档案展评
今年首批可转债打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