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华
众所周知,个人投资理财有助于调节收支平衡,在可承受风险范围内实现财富增长。随着理财产品种类逐渐丰富,投资者面临的选择也更加多样。近期,投资者开始考虑新一年的资产配置,那么,在当前行情下,如何让钱包变鼓呢?
一般来说,资产配置是指根据投资需求将资金在不同资产类别之间进行分配,通常是将资产在低风险、低收益证券与高风险、高收益证券之间进行分配。
作为普通投资者,在做家庭资产配置前,首先要认清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投资者,一般分为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积极型以及激进型。分析自身条件,做好资产配置规划,才能使投资收益最大化。
从2021年经济增速的程度可以推断,2022年的经济政策仍以“求稳”“纠偏“为主。因此,普通投资者可以把资金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为长期闲置资金。如果手中有3~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用不到的资金,可以选择一些权益类投资。例如,基金、股票等。在选择时,要将一些低估值且成长性较高的板块作为重点。投资估值已经相对较高或者过热的板块时,要注意风险。投资权益类产品,只要投资者有足够的耐心,未来应该会有较为不错的收益。
第二类为日常花销的结余。对于家庭来说,除了日常花销外,都会有一部分储备资金,这部分资金也不能闲着,可以投资货币基金、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等,这类投资期限灵活、收益适中,可以让储备资金稳中有升,同时满足家庭的不时之需。
第三类为风险保障资金。大部分家庭都认为,开源节流对于家庭资产增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忽略了家庭潜在的人身风险及财产风险。这就要求投资者需合理利用好保险这项金融工具,适当购买风险保障类保险,如: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等。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用年收入的10%左右购买保险产品,能够有效转嫁家庭风险。
总体来看,做好家庭资产配置,合理分配资金,能够有效化解家庭的财务风险,实现资产增值。投资者可以通过“4321”定律来合理配置家庭资产,即40%的收入用于买房或股票、基金等方面的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等以备不时之需;10%用于保险之类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