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周庄》读罢,闭目沉思,提要钩玄,脑里跳出:空灵。
“空灵”表现在选材
地球村时代,新事物秒变。周庄处经济重镇江苏、全国第一县昆山,四周临水,新基因肯定渗入周庄细胞,周庄注定不是孤岛。但《水墨周庄》描绘的却不是高楼大夏、玻璃幕墙、卷闸门等新元素,而是窄巷、窗户挂木板的铜铺、梳铺、瓦、石板路、老墙、互垂一拱一直的桥等古朴元素,还有水漂鸟等。童时摹书帖,蘸饱浓墨在麻纸上一顿,墨汁洇开,从笔画向外形成浓墨、淡墨、水渍,层次分明。《水墨周庄》浓墨重彩周庄的魂,抽象,但用具体可感器物表达。
魂就是周庄器物包浆的历史、文化。就是可触摸的菜园、食盒、梳子、夜壶、昆曲、戏园、小桥、小船、沈万三的船坞、张厅、窗户挂着木板的商铺、寺庙等关系着吃喝拉撒、穿衣出行、精神享受的器物;乃至渗入周庄生活的雪、月、风、花、鸟,染色生活,沉淀一种态势。还有人物:沈万三、张翰、周迪功郎、三毛、若干文人雅士。
淡墨即浓墨重彩洇出来的人与物。比如:街道石板、窄巷砖头、旅店里住着的日本学生。题材选择多像周庄的地理境况:浓墨即中心岛屿,一些历史人物反倒成了淡墨,而现代、科学元素,如旅游公司等,则是洇开的水渍。
“空灵”表现在艺术手法
选材是其手法之一。自然也还有其他手法。比如:书的体例。
作者王剑冰先生主持《散文选刊》时,在封二、三登载诗文配画。几年前《美文》封二三分别登载“看画”与“南北无双”文配画。我记不住两家杂志哪家开启的这种形式,反正开了一种文体先河。王剑冰先生《水墨周庄》反弹琵琶,请章耀先生专赴周庄绘画。珠联璧合,也呈水乳交融之态。
至于篇章布局,王剑冰先生追求水墨的“洇”性。并不着意精细雕刻、洋洋洒洒铺排、纤毫毕现笔下器物、工艺染色,而是点到为止。像蘸浓墨,纸上一顿,器物、工艺包浆的文化、意识、精神慢慢洇开。
写食盒等老物件、周庄来历、沈万三船坞与埋葬处、张厅、神秘的楼上饮者、张翰的“莼鲈之思”、三毛给周庄的染色等,浓墨点出话题,然后轻轻皴染着色,留下空间,启发读者神向往之,或搜捡图书阅读,给读者再创作可能。
这手法像极书法飞白艺术。看似恬淡,却考验作者笔力。
“空灵”表现在语言
《水墨周庄》语言底子写实,但氤氲着浓厚诗意。把周庄比作女性,不吝赞美,表达漫游周庄的陶醉享受。“周庄睡在水上,水就是周庄的床。”比拟周庄特征。形神具备,回环往复,音韵悦耳,节奏和谐,爽口爽心。
“独坐桥头的影子”,坐,实实在在写人的行为,“影子”为虚,但读者眼中脑海却是影子后面的人。叠“独”字,强化影子孤独、抽离,加上“桥头”具象,虚实相生,孤独像潮水泛滥,诗意盎然。
在我看来,《张翰回家》就是打开《水墨周庄》“空灵”境界的密钥。
王剑冰先生引用《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椽,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人杰地灵,其实地灵是人杰的条件。
周庄出现财富者沈万三,自然会出现雅者张翰。张季鹰除给我们一道“莼鲈之思”文化大菜,还给我们一个“张矢鱼湖”的典故。
学者陈平原在《“都市诗人”张岱为人与为文》说:“都市诗人”张岱是中国散文史上大家。其散文所表现出的“空灵之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空灵”,是王剑冰先生有意识继承张岱的“空灵”上的创新,还是写作实践养成的独有艺术特质?我觉得重要的是践行“空灵”并提升。 马道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