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英
“物语”一词,来源于日本,本指“故事”或“传说”,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学表达形式,而在当今更是一种新媒体常用的故事呈现方式。
【人间烟火之味】
烂腌菜、馄饨、家常饼、莜面、窝瓜、白菜、栗子、羊肉、五香大豆、米粉、刀削面、羊杂……“程氏物语”专栏中大量的美食内容,让网友直怀疑作者一定是个“吃货”。因为在他娓娓道来的每一道家常吃食中,总能勾出大家的口水,也总能从这些司空见惯、再平常不过的美食中了解到它的来源、典故、趣味、精髓所在,或者还有一场场妙趣横生的南北“对决”。作者的笔也往往横跨东西、纵横古今,把一种种人间烟火味描摹出别样的人生感悟。一道“浇头”原来在名著《红楼梦》里叫“飘马儿”;大同人口中的青麻叶和老北京的芥末墩儿是一种白菜吗;大同莜面炒块垒是否可以名之曰“西施眉”;酸甜脆爽才是大同烂腌菜的标准;雷公栗为什么限定是四十七粒……读罢方知这普普通通的食品里藏着中国人的智慧、那片土地的人情风貌、离家人的乡愁。这也正是专栏作者蜀水巴人“雪夜酤酒,松花煎茶,抚一曲心弦,寻觅尘世的温润”的人文情怀。
【尺牍历史印迹】
别以为这个栏目只是在食物里寻找不一样的人生况味,作者蜀水巴人却更有兴致用一支犀利之笔带你游走于浩瀚的历史文化中的“高山”“沟壑”“深谷”“密林”,带你认识人设崩塌的宋之问、因无厘头而高中桃花运的崔护、喜欢闲书的苏东坡,给你来一段“香菜辣青椒哇,沟葱嫩芹菜来,扁豆茄子黄瓜,架冬瓜买大海茄、买萝卜、红萝卜、卞萝卜,嫩芽的香椿啊,蒜来好韭菜呀”的吆喝声,或者揭秘古人胡须的保养方法……
当你读到宋仁宗问蔡襄“爱卿唉,晚上睡觉的时候,你的胡须是放在被子里呢,还是搁在被子外呢”这段,一定会被这纵横古今、随性恣意的文字而忍俊不禁。“春月朦胧,张若虚捧出一轮春江花月;夏月皎皎,孟浩然醉心竹露滴清;秋月无眠,李白感慨玲珑望秋;冬月散漫,张鼎惆怅江天寒意......正正经经的大唐诗坛,波光一片,花团锦簇”这些意蕴隽永的文字却也如甘泉,沁人心脾。
30期内容却也并不是终点,“程氏物语”专栏是大同日报融媒微信公众号的原创作品之一,每周六如期推送,已拥有一批忠实的拥趸者,期待该栏目美文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