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现在的文瀛湖湖面,相当于杭州西湖那么大,真是令人欣慰。当游人流连于湖山和碧水时,心中对黄河之水入平湖、平湖之水润大同,是否会涌起深深的感慨呢!
1塞北有大湖
文瀛湖,位于大同城东,北倚白登(今名马铺山)、采凉二山,西傍御河河谷,是大同最大的湖泊,也是一处难得的休闲旅游胜地。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瀛”是“大海”之意,可见当年湖面之宽广,烟波浩渺简直犹如大海。旧时,大同人称文瀛湖为“文莺湖”,一个“莺”字,让这塞北的平湖多了飞鸟般的秀气和灵气;偶有老大同人也叫文瀛湖为“东海子”“小东海”。据说,北魏以来,文瀛湖便是大同豪门望族、文人墨客游览抒怀之胜境,为历代诗家咏叹。
清道光年间的《大同县志》,载有师文(字春圃,清道光时大同县学附生)绘制的文瀛湖图,并描述此湖:“波澄一镜,滨簇千家。扁舟航处,文浪鳞鳞,鸥波上下”,旖旎风光,可见一斑。明人黄文杰有诗云:“谁言西北少平湖,偏有文莺入画图”,对湖区美景大加赞赏;而师文“东南一片是明湖,十里烟光镜面铺”的描绘,更是写出了文瀛之水的浩荡与开阔。
作为远古时期“大同湖”的遗存,文瀛湖在相对缺水的塞北,着实有一番江南之韵味,难怪令人向往,并赋诗咏叹。不过,我查阅了《大同县志》和《大同府志》,明清大同的“八大景”,囊括了大同名胜的精华,却没有提及文瀛湖,是疏漏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不得而知,但这丝毫不影响大同人对文瀛湖的流连与赞许,且不乏关于此湖的美丽传说。
历史上,大同也是一片水乡,有水泉湾、柳港寺、汤头湾、白泊洼等,更为人们熟知的是水泊寺、海力村,皆地处文瀛湖畔,想必这两处地名的由来,是得文瀛湖之恩泽和眷顾吧。
经过千百年的时光,大同城面积不断扩大,人口逐年增加,城市也日益繁华,水却变得格外稀缺了,曾经因水得名的地方,都没什么水了,渐渐徒有虚名,当然,也一度包括曾经景色如画的文瀛湖,且不说历史上的文瀛湖有多么开阔壮观,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初,湖面都是很宽广的,水天一色的美景,长留大同人的记忆。
2景色入画中
上世纪90年代初,我还是个小学生,每到暑假,都要和弟弟去老平旺二姑家住些日子。二姑生性喜欢热闹,胆子又大,常带我们上山下河、观光游玩。有一年,正赶“八一”建军节,二姑带我们大老远从老平旺到文瀛湖玩儿。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文瀛湖,也是第一次亲近那一汪浩瀚的碧水。
“八一”当天,文瀛湖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各色泳衣如同绽放在水面上的花朵,也像出水的珊瑚。有的人被清凉的湖水激着了,禁不住打着哆嗦;有的人踩到了湖底圆溜溜的卵石,猛不防来了个趔趄,发出几声尖叫;还有的人,浸在湖水中,边享受浪花的拍打,边轻轻哼着歌谣,悠然自得。放眼望去,岸边不光是簇拥的游人,还支起各种摊位,售卖食品、衣服、玩具什么的,就像一场盛夏的大集。那会儿我还小,没想着问问二姑为什么“八一”这天会有这么多人来文瀛湖游玩,但辽阔的湖面和一波波拍到岸上的浪花,让我感到无限快乐,忘情而忘归。
二姑让我们挽起裤腿,牵着我们的手,慢慢往湖水中走,感受水波没住脚踝、没住膝盖的清凉。我从小生活在距离文瀛湖很远的村庄,极少有机会能在如此开阔的水中玩耍,置身清凉的湖水里时,心底生出无法言说的欢愉。一抬头,湖中小岛依稀,柳枝如少女般娉婷,而水鸟在头顶翻飞,人在水中嬉戏,宛如置身一望无垠的大海边,真是无比开心。那时,我虽不知文瀛湖湖面有多广,但湖光山色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也留下了对水的无限爱恋。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大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水资源的无序开发,文瀛湖周边建起不少工厂,用水量激增,加之上游无水补给,致使湖面逐渐缩小,终至完全干涸,再不见昔日的粼粼波光,有一阵子,文瀛湖还被改做练车场。水天一色的美景,从此成了人们脑海中的想象。
大同十年九旱,水资源极度匮缺,而城市发展又需要大量用水,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便日益凸显,等人们意识到生态的重要开始重新关注文瀛湖时,水,成了最大的难题。好在,“引黄入晋”解了文瀛湖的“干渴”,经过大手笔规划,文瀛湖重现当年的美景。一到夏天,野鸭、海鸥、天鹅,飞临湖中;杨柳、榆槐、杜梨,枝叶葳蕤;芦苇、荷花、香蒲,随风摇曳,加之各类雕塑相映成趣,风光令人陶醉。
3呵护好家园
站在文瀛湖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感受从白登山吹来的飒飒天风,能真切地体会到水对一座城市、对一方土地的重要。
人类文明皆因水而生,水,不但滋养了人的生命,更激发了人的创造力。有水的地方,山青地绿人聪慧,美的不光是景色,文明的火光也因之生生不息。杭州的西湖、合肥的巢湖、无锡的太湖、昆明的洱海,这些名城的造就,无一不是因为水。水环绕着城,城依水而生,构筑起地理和文化意义上的独特景象。文瀛湖之于大同,不仅仅是一处城市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更给这座塞北古都涵养了水源,带来了活力,增添了气象。
经济发展无可避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比如水污染、空气污染以及资源的过度消耗,但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面对自然,完全取决于人类自身。作家迟子建说,“其实开发是没有过错的,上帝把人抛在凡尘,不就是让他们从大自然中寻找生存的答案吗?问题是,上帝让我们寻找的是和谐生存,而不是攫取式的破坏性的生存(《从山峦到海洋》)。”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资源,并非不让我们索取,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已经让人类尝到了自酿的苦果。所以,反思自身、改进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人类啊,请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自己的眼泪。”这虽是一句广告词,但面对文瀛湖,却觉得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文瀛湖远古以来就存在于大同,是黄土地上的一汪碧波,滋养着大同这座城市。每一次漫步湖边,都会被静谧的湖光山色醉倒,感受千万年前大自然留下的珍贵馈赠。
城市需要水,人类更需要水,一个郁郁葱葱的蓝色星球,才是我们最美的家园。呵护文瀛湖,守好这块“城市绿肺”,该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文/图 许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