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李二口长城景区探游

“错长城”与“对长城”交会处
景区内复原的九曲黄河灯阵
历史陈列馆一景
红色记忆馆内部

  2021岁末,大同文旅产业在长城版块赛道上又进一“金”,李二口长城景区正式入列4A级景区。这是我市首家以长城文化为主题的4A级景区。几年前,李二口还是个只有长城研究者爱好者光顾的小山村。从默默无闻到高等级的文化景区,蜕变让人惊喜,也让人好奇,急欲一探究竟。

  1山转角 长城两道

  景区位于天镇县城西北方向,从天镇高速口驶出,标识路牌前方指引,走长城旅游公路或经县城都能到达。冬季,天气晴好无风,驻车东望,南北两侧皆山,形成一个门状廊道,李二口在北侧的山转角处。

  还未到景区,标志性景观已进入视野,两道夯土长城。一道顺着山脚前行,一道沿山脊起伏,墙体紧固,形状完整,虽历经五百载风雨,依然散发着令人着迷且兴奋的魅力。

  两道长城在景区西部交会,山脚一段向东北千米后中止,山脊之上的长城朝西北延伸,进入绵绵群山,山尖处烽燧相望,气势壮阔。当地人称山脚段为“错长城”。传说当年长城修筑到此处,监工贪杯误事,导致线路未及时调整,结果出现一段“错修”的工程。

  民间传说听来有趣,史料的解读却大相径庭。《明实录》记载,嘉靖二十五年(1546),宣大总督翁万达深感大同镇边防羸弱,奏请朝廷重新增筑边墙(长城),工程从大同东路开始,进展至水磨口(李二口西10千米)时,关于长城的走向产生分歧,原定方案向东沿南洋河直行,如此一来,虽节省工费,但李二口北面的西洋河将无险可拒,门户洞开。于是翁万达请示长城改线,新方案从李二口转折,翻山越岭后横跨西洋河,既拱卫天镇侧翼,又加强宣府镇西面的防护。两个方案最终摆在朝堂之上,嘉靖帝钦定,同意翁万达的建议。这一决策让李二口长城成为今天的模样,也使它成为明代为数不多由皇帝直接参与的长城建设项目。

  进入景区,左边一条乡村公路直通长城脚下,有停车场。停车场内侧,“天镇李二口长城”石刻十分醒目,石刻背后,长城呈倒T型,横的是“错长城”,竖的为调整改筑的长城,顺山势陡升,若苍龙昂首,奔向茫茫群山,外观震撼实实在在。

  

  2墩连墙 边防标本

  景区核心区域位于李二口村,外延西起白羊口,北至张仲口,南界接近天镇县城通往新平堡的公路。景区入口处,有一处青石雕刻的牌楼。站在牌楼下,李二口的地理环境一目了然。环翠山在此形成一处山口,直面洋河盆地。同样的山口还有几处,从西向东为水磨口、榆林口、白羊口、张仲口,瓦窑口。由口进山都有通道,旧时连接山内山外。明初,为防草原游牧部族袭扰,各口设关屯兵,把守要冲。中后期,口内还建有军堡,设常备兵力,瞭望敌情看护边墙。水磨口内设镇口堡,白羊口设镇宁堡,瓦窑口设瓦窑口堡。李二口临近天成卫,地理位置重要,左右已有镇宁、瓦窑两堡成夹角相助,墙体墩台依旧较其他地段高大坚固。

  停车场旁有条沟,过沟,可走近墩台。资料介绍此处墩台高度14米,接近五层楼的高度。墙体高6米,明代计量为两丈。500年前的夯土工艺令人咋舌,除个别处略有侵蚀坍塌,主体多数完好。墩和墙是一体的,名为“骑墙”,据说这种设计可提升预警防备能力。墩台外围有院,两侧存登城步道,中心有孔道,功能完备、保存完好,难怪这段长城被称为“标本”。墩台顶部呈正方形,目测面积在20平方米左右。景区资料介绍,墩台兼具瞭望、预警、防御等功能,古时上面搭有窝棚,供兵卒风雨中栖身并存放火器物资。夯土的长城墙体上还残存垛墙遗迹,高30厘米,少见。

  离开墩台,顺长城边的牧羊小道一路向上,景色不断变化,山体由土变石,风化的岩层上,不知名的劲草扎根,一团团一簇簇,在朔风中摇摆。转身东望,远方大地呈现奇妙的弧形,京包铁路由远及近,从目力所及的地方铺到山下,再随长城转向,通向阳高、大同,它的出现进一步强调了天镇县晋北门户的地位。

  

  3古村镇 文化家园

  下山,缓步进入一片青砖黛瓦中,这是景区中的李二口古镇,在保留李二口村原有特色民居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出胜迹景致。

  古镇以水造景,设中心街道一条,两边垂柳依依,店铺林立,房舍皆为青砖灰瓦,木作门牖,古意浓郁。冬日暖阳普照,眼前所见有一种奇特的透亮感。三两游人在驻足拍照,笑语不时传来。沿着主街缓步前行,三处中式院落依坡而建,最大的一处院落三进,门上匾额书“天镇县历史文化陈列馆”。入口处,一辆仿青铜战车十分显眼,战车旁,立有《前言》牌,讲述历史陈列馆的布展思想,文字精练阐述天镇的历史轮廓——“天镇得名,融‘天成’‘镇虏’而来。这方土地曾经角声连营,鼙鼓激荡,也曾修城屯田,互市通商。古意悠远的时光里,它见证过中原与边地的战与和,积蓄着民族融合的兴与盛。巍巍长城,诉说金戈铁马;古堡关墙,饱含家国情怀。年轮流转,天镇的故事里记录着热血忠诚、执著坚毅、勇敢无畏、开放乐观,伴着质朴的底色,成为中华文明鸿篇巨制中的重要历史坐标。”

  绕过前言,六个主题陈列室门扉半掩,布展内容以时间为轴,图文与实物相结合,展现远古、春秋战国、秦汉、北魏、辽金、明清等各时期天镇历史亮点,像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引领游人走进一段精彩的时光。

  出历史陈列馆,来到红色记忆馆。一进门,醒目地安放一尊塑像,下方刻着介绍文字。“王振翼(1901-1931),又名仲一,字壮飞,山西省天镇县小盐厂村(1971年划归河北省阳原县)人。1919年参加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最早成员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共山西地方组织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三大、五大、六大代表。”步入展厅,有关于王振翼的详细生平事迹介绍。1917年,就读太原省立第一中学,踏上革命征程。1919年8月,在太原创办山西第一份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山西平民周刊》。1920年,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为李大钊先生的得力助手。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王振翼以中共北方区委工委代理书记身份参与“二七”大罢工领导小组。1925年8月,推动大同地区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大同铁路工人支部成立。

  边城儿女多豪迈,铁血铮骨千秋名。红色记忆馆展示出天镇文化精神中最激荡人心的部分,观之思之忆之,心灵的震动久久难平。

  

  4生态美 杏韵天成

  成为4A级景区前,李二口已被列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45个国家层面重点建设项目地段,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成为“游山西、读历史”文化旅游重点景区。实地停走,能真实感受它内外兼修的品质,刚柔相济的意境。

  古镇入口处有片空地,停着一辆房车,皮卡的底盘背着紧凑的起居空间,一对中年夫妻正在准备无人机,航拍长城全貌。他们手机里,保存若干李二口的美图,画面中天湛蓝,长城长,杏花含苞,柳丝倒垂,燕儿双飞,春水如丝,阳光洒满山川……“还有三个月杏花就开了,提前做点准备。”

  李二口的万亩杏林已成景区一大特色。与长城相映衬,成为令人向往的诗意秘境。冬季花木休眠,但不妨碍神思想象,春风里的杏林,一定美得如画。大片的杏花怒放,该是何种气象。极目四望,粉红色、白色的杏花将大地覆盖,随地势起伏,田野披彩绢。林间漫步,花枝挂衣,花香袭人,花瓣落英,花语迷情。花下漫步,身心渐渐与自然相融,变得空灵清净。

  要想体验这般舒适,还需待心等待。不过,冬季的李二口也有慰劳身心的诱惑,古镇中粗粮馆,一盆炖羊肉,一壶边城白,快乐顿生。微醺之际,听店家讲天镇与天成卫、长城与李二口的故事,吐字运腔间透露出直朴和欢动,不觉思绪飘浮:李二口真是个好地方,春暖花开时再来,暑夏烟雨时再来,深秋叶红时再来,瑞雪纷飞时再来,再来,再来……

  文/图 温鹏毅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社会
   第05版:视觉
   第06版:社区365
   第07版:时事综合
   第08版:时事综合
   第09版:时事综合
   第10版:时事综合
   第11版:奥前奏
   第12版:消费
   第13版:消费
   第14版:户外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李二口长城景区探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