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高燕) 春节临近,市民除了加强个人防护,主动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外,还要注重心理健康。昨日,我市心理专家提醒,科学防疫,既要注重身体防疫,更要积极心理防“抑”。
据了解,疫情期间人们常常会出现心理问题,即认知上的不确定感、片面化,比如说情绪上的紧张、担心、焦虑、恐惧等。如何让自己防疫的同时又防“抑”?我市心理专家开出“心理处方”。
大同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心理医师张晓非表示,市民可以把焦虑写出来,把自己的担心忧虑逐条写在纸上,然后找出自己具备的优势条件。比如疑虑自己会染病,查找自我的有利条件,A我已注射防疫针,即使染病属轻型;B自己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C我们有及时先进的医治方法……把混乱消极认知转化为清晰的积极认知。掌握自我放松的方法,让自己烦躁的心平静下来,最简单的就是调节呼吸,运用腹式呼吸方法,一呼一吸做到“深、长、细、匀”,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同时,要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因地制宜坚持适量运动,主动与亲友互动倾诉。当觉察自己焦虑严重、失眠烦躁、寝食难安、焦虑症状加剧时,应及时寻求心理治疗,进行心理测评,对症医治,必要时可药物治疗,科学应对,化解焦虑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