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亚琴 摄影 韩堃
寒假之际,各地求学的大同学子陆续回家。再不用面对中小学时繁琐的作业,少了父母“督学”的唠叨,他们如何度过这段可以自由支配的“冬闲”时光?
记者日前走访了我市部分在校大学生,他们有的在志愿服务中奉献家乡,有的在认真学习中提升自我,有的在兼职体验中锻炼成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刘曦冉
疫情防控搭把手
“想为家乡的疫情防控尽一份绵薄之力,共同守护大同的平安健康。”谈起当志愿者的出发点,返乡大学生刘曦冉说。
去年1月,在运城上学的刘曦冉放假回同,由于很多作业已在校完成,回到家里的她有点“无所事事”。在朋友圈看到认识的学姐参加志愿服务的图片后,便主动联系,详细询问志愿服务内容及加入志愿者组织的条件。经过一番了解,她决定加入志愿服务队这个大家庭。
“那时候也是临近春节,回同人员较多。”刘曦冉告诉记者,她与其他志愿者在云冈机场协助工作人员逐一检查来同返同人员的健康码、行程码,进行体温检测,登记相关信息。短短15天的志愿服务,不仅让刘曦冉对防控一线工作人员更加敬佩,而且对志愿服务有了新的认识。
今年1月,刘曦冉正式成为文明大同志愿服务队的一员。
刘曦冉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做好社区防疫工作,向街坊邻居发放疫情防控常识宣传单,走进老人家中讲解如何做好个人防护等。“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做好个人和社区防疫非常重要。”刘曦冉说,但在工作中也会碰到一些困难,个别居民存在麻痹侥幸心理,不遵守疫情防控要求,或者会觉得志愿者有些烦,遇到这类情况,刘曦冉会耐心讲解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维护公共健康安全的必要性,让大家提高认识、认真对待,并热情地释疑解惑。
采访结束时,刘曦冉向记者分享了志愿服务带给她的收获和体会。她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义务担负一定的社会职责。志愿服务是不求物质回报的,更多的是得到心灵的满足,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乐人’也‘乐己’。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依然会用自身的力量去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让‘红马甲’温暖大同城。”
齐俊杰
文明交通导引忙
寒冬腊月,在市区一条主干道的岗区或路边,一名身穿红马甲的青年与同伴们不停忙碌,维持着交通秩序,或搀扶行动不便者过马路,或引导乘客有序上公交……他就是大学生志愿者齐俊杰。
刚满21岁的齐俊杰,已是青年志愿服务群体中“老人”了。2015年,受朋友邀请,齐俊杰在一次漫展上帮助检票、看管包裹,这是他首次体验志愿服务。
“一天结束后身体十分疲惫,但想起帮助他人的同时收获对方的微笑,让我很欣慰、很满足。”齐俊杰告诉记者,这次活动让他与“志愿者”结下不解之缘。
2018年,齐俊杰正式成为大同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他先后参加了去养老院看望老人、迎接援助湖北医疗队回同、忘忧花海采摘黄花助农等活动,并在第二届大同黄花文化旅游月活动中从事礼仪服务。
现在,我市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齐俊杰热情满满,今年刚放寒假,他就加入到维护交通秩序的志愿者队伍。“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同人,看着城市越来越美,市民文明程度越来越高,我心里特别高兴。”齐俊杰说。
1月7日,齐俊杰在市三医院附近公交站引导乘客有序上车,一位老奶奶对他说:“你是大学生吧,放假回来做公益挺不错,青年人,好样的!”虽然室外十分寒冷,但他心里暖洋洋的。齐俊杰说:“正是这些温暖的瞬间,让我深感自己做的事有意义、有价值。但志愿服务绝不是一时热,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希望更多人加入进来,共同扮靓古都大同。”
王 珂
图书馆里品书香
“市图书馆里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我喜欢。”大同大学医学院大二学生王珂告诉记者,今年寒假期间,她不仅不会“偷闲”,而且会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提升自己。
今年20岁的王珂,出生地和所上的大学在同一座城市,总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以往每到寒暑假,她都会在家人或朋友陪伴下去外面旅游,以增长见识。今年寒假,疫情防控形势出现新变化,王珂认为留在家乡安心充实自己是理性的选择。
身为班长,王珂每天会在班级群督促同学们测量体温、完成“e校园”健康打卡后,开始当天的学习。
“英语是我比较头疼的科目,计划从背单词开始,然后背一些长短句或者优秀小作文,希望新的学期取得好成绩。”王珂说,她打算大学毕业后到北京的一所医科大学深造,所以提升各科成绩是她的近期目标。
由于在家自律能力较差,一般学完英语后,王珂会来到离家不远的市图书馆,认真学习医学理论知识。
“我很庆幸生在这个时代,不仅父母全力以赴支持我的梦想,社会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王珂说,她很喜欢市图书馆的环境和氛围,不仅安静整洁,还可以查阅许多书籍资料。看书时间长了,她也会到附近的市博物馆、市美术馆转一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获取一些其他知识和信息。
“很高兴能够见证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加入建设家乡的行列中,让大同发展得越来越好。”王珂说。
张茗茗
兼职锻炼收获多
“我在外地上师范学院,这个寒假,找了一份与小朋友打交道的兼职,一方面让我学会如何与孩子们沟通,另一方面也能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感到很开心。”1月19日,正在市内某商场游乐园服务的张茗茗对记者说。
张茗茗是大一学生,学业压力不大,放寒假回家闲了下来,很不习惯。于是,她就从网上查阅各种兼职信息,看到某商场游乐园的招聘广告后,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报名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面试,很紧张。”张茗茗说,经过进一步交流,竟然被录用了。
“欢迎小朋友来玩耍。”“这样做有危险,要注意安全。”“小朋友,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了。”……10点左右,张茗茗开始接待前来游玩的小朋友,她的热情和耐心赢得众多儿童和家长的喜欢。
“被人需要也是一种幸福。”张茗茗说,为了更好地与孩子相处,她利用闲暇时间,认真阅读儿童教育类、心理学书籍,并将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收获颇丰。
“来玩耍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几天的生活让我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这对我今后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会有很大帮助。”张茗茗说,虽然有时候很忙很累,但丝毫不影响她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要过年了,我打算用自己赚来的钱,给父母都买一份节日礼物,既有获得感,又能尽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