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困境未成年人一个温暖快乐的假期,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社工和志愿者开展“爱心相伴,温暖相随”入户陪伴服务,12名社工和志愿者分成6个小组,为平城区25名困境未成年人提供陪伴服务。
“哥哥,我画了一幅画,你看我画得好不好?”志愿者郭汉铭一进屋,8岁的小瑞(化名)赶紧拿出自己的绘画作品给郭汉铭看,眼里充满了期待。郭汉铭回忆说,第一次到小瑞家时,小瑞一溜烟地从客厅跑回卧室,并在卧室里来回跑动,既没有说话打招呼,也没有正视相望。当志愿者自我介绍后,在小瑞母亲和志愿者的共同开导教育下,小瑞才坐下来,气氛得以缓解。郭汉铭说,小瑞母亲患有疾病,需要经常去医院治疗,而父亲因腰痛不能干重活,平时靠打零工维持生活,疏忽了对小瑞的陪伴和教育。
对这个小男孩有了初步了解后,细心的郭汉铭和小瑞聊起了动漫,熟悉后,与小瑞一起制作了寒假作息表,7时起床洗漱,7时30分跑步,8时吃早饭,8时30分写作业,10时画画……“小瑞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生活习惯也毫无规律,希望这个假期能帮他养成一个好习惯。”郭汉铭定期来小瑞家,辅导作业,耐心解答,还一起玩乐高玩具、涂鸦储蓄罐……小瑞慢慢地有了变化,性格开朗了、作业工整了、话多了。郭汉铭感慨地说:“前几天,小瑞还主动拿出一幅画,说是送给我的春节礼物。在我们要离开时,小瑞深深地鞠了一躬,与我们告别。”小瑞妈妈说:“谢谢志愿者的陪伴,孩子变化太大了,我感到很欣慰,这全是他们的功劳,真是太谢谢啦!”
一句句温暖的话、一道道难解的数学题、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绘画作品……社工和志愿者用心对待每一名困境未成年人,带去了温暖与抚慰。困境未成年人小涵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些哥哥姐姐来了我很开心,还能指导我做作业,教给我许多知识,谢谢他们。”
“这些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不多,比其他孩子更需要关注和关爱。”社工李毛毛说,以后会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帮助,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报记者 杨昱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