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解思晖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中央军委7月27日在北京隆重举行颁授“八一勋章”和荣誉称号仪式。每一枚勋章背后都有一个个可歌可泣、无私奉献、忠诚报国的故事。大同日报新媒体专题团队就在“八一”建军节前夕,前往一位90岁高龄的老军人家里,听他讲述那些勋章背后的动人故事。7月31日,大同日报融媒微信公众号推出《四次战功、五次重伤,这些勋章背后的故事…》一文,以勋章为线索,带领网友追寻一位老军人的光辉足迹。
胸前勋章,讲述老兵的峥嵘岁月
71年前,一群最可爱的人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赢得了那场被历史铭记的战争,而这其中就有现居大同的王玉龙。记者经过多方联系,寻访到王玉龙家中。他居住的房间不大,布置简单,非常简朴,让人很难想象他已向社会捐献出个人财产62.5万元用于公益事业。王玉龙虽年事已高,但身着军装的他依旧精神矍铄、荣光焕发。聊起胸前的军功章,回忆起自己在朝鲜战场上的那段经历,他满是感慨:“我胸前的勋章,是替那些牺牲的战友戴的,我也替他们见证了抗美援朝的胜利、祖国的飞速发展,以及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也替他们把我军的优良传统、革命先烈故事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永远铭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身为侦察兵的王玉龙多次潜入敌后,他和战友化妆成朝鲜老百姓,越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区,侦察敌军阵地布置及射击孔位,凭借着过硬的侦察本领和临场应变能力,圆满完成任务并胜利归队。通过他们带回来的情报,志愿军精准摧毁敌炮阵地、爆破暗堡火力点,有效削减了敌方战斗力。在守卫临津江大桥作战中王玉龙连立四次战功,但他发扬革命传统,三次将荣誉让给战友。战场上结下的战友情,成了他日后多方寻找战友的巨大动力。
“上了战场后,战友们从来没有考虑过个人,一切都是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说到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友,王玉龙显得有些激动,谈及他被班长和不知名的战友救下的经历,不禁潸然泪下,“谁救的我,不知道!是战友,他的名字就是‘战友’”。7年的战斗生涯里,王玉龙光重伤就有五次,数次逃过“鬼门关”的他以一腔热血回报战友、回报祖国。
和平年代,依旧发光发热
1956年,王玉龙转业到大同铁路分局,开启了新的工作和生活。离休后他自筹资金,以高龄之身四处奔走寻找战友,足迹遍布山西、浙江、新疆、甘肃等省市自治区,行程达6万多公里。截至目前,已经找到15位战友或战友的亲属。
战火褪去,他仍然不忘把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利用闲暇时间,王玉龙撰写了10本书籍,内容包括回忆录、诗集等,并将书籍无偿赠送给驻地部队、大同中小学校等单位。近30年来,他还经常到党政机关、部队、学校讲红色故事、革命传统,被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邀请参加革命传统教育讲座达180多场,曾获得“感动山西国防动员新闻人物”“山西省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爱心奖”、大同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代最可爱的人,不仅在战场上谱写了动人的乐章,更在和平年代为我们塑造了“披肝沥胆为人民、无私奉献映初心”的时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