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崔莉英) 金秋8月,天高云淡,风清气爽,古都大同,嘉宾云集。15日,以“塞上长城·融合大同”为主题的大同长城论坛在市能源馆举办,来自中国长城学会、中国长城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山西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并进行主题发言。
本次论坛由大同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文物局承办,旨在聚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一步深入研究、挖掘、展示大同长城的独特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通过学术考察、主旨发言、互动交流、成果发布等活动,分享长城保护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践经验,挖掘提炼大同长城文化价值和品牌形象,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日,6位专家学者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为大同长城保护利用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言献策。著名长城专家、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作了题为《长城保护与利用》的发言,他认为,做长城文化的时候,当地要多方合作发力,要让文化好玩,让旅游有文化,才能更好地进行长城保护和利用。中国长城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邬东璠,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哲,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专法,忻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忻州市长城学会名誉会长王源分别以《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时代意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实施路径》《数字长城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保护规划和大同市推进落实》《偏关县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设经验》为题进行了发言,为大同长城保护利用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的见解。不少参会嘉宾认为,论坛的举办,对于开启长城保护利用和长城文化传承创新的思维模式,探索走出具有大同特色的公园建设发展新路具有指导意义。
当日,发布了大同长城文化价值及品牌形象,同时还发布了中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传播力暨大同旅游发展指数报告。
大同是万里长城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长城总长度达493公里,占全省长城资源总量的35%,是一座天然的长城文化博物馆,是名副其实的“长城之乡”。按照国家和山西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初步将境内长城全部设置为管控保护区,将新平堡——李二口、得胜堡——大同镇城等27个区域设置为主题展示区,将大同历史文化名城、高山古城、平型关红色军事博览区等7个区域设置为文旅融合区,将阳高守口堡、新荣得胜堡、灵丘花塔等28个村设置为传统利用区,为长城保护确立了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