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膜下滴灌技术助节水增产

查看滴灌管线 本报记者 于宏 摄

  本报讯  (记者 辛雅君)  初秋时节,位于广灵县梁庄镇南坪村的玉米田郁郁葱葱,一株株玉米秧苗长得笔直。今年,该村村民一改多年的大水漫灌浇地模式,在村内先行试验了600亩农作物膜下滴灌工程,看着枝繁叶茂的庄稼地,农户们总结出了“种地不用大水漫,节水灌溉能高产”的节水增产经。

  “南坪村今年推广农作物膜下滴灌工程600亩,每亩投资130至150元,这样可为我村每亩节水三分之二,省时又省力,目前农作物长势喜人,预计亩产可增收500至600斤,明年我们将继续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工程。”南坪村党支部书记赵进财高兴地说。

  膜下滴灌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认可,在于从“浇地”变成“浇作物”。这种灌溉技术将地膜的栽培技术和滴灌技术有效融合在一起,灌溉过程中,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和实际需要,通过滴灌系统将水分直接输送到农作物可以吸收的空间,还可以滴灌农药和化肥等,从而消灭病毒,供给农作物所需的营养,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解决了以往农民浇地周期长、施肥不科学、生产效益低等问题。

  “广灵县水资源缺乏,农村大水漫灌浪费水的现象特别严重。我们拟在全县推广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农业农村局在春播时加强指导,梁庄镇积极行动,目前在南坪村的试验非常成功。”该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经济
   第05版:社会
   第06版:时事综合
   第07版:时事综合
   第08版:时事综合
   第09版:时事综合
   第10版:文娱
   第11版:体育
   第12版:健康
   第13版:疾病防治
   第14版:朋友圈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04
让养殖户吃下一颗“定心丸”
多项优惠政策 助企解难纾困
有机大白谷种植助农民增收
膜下滴灌技术助节水增产
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新增35个
我市定向培养8名公费农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