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成刚编剧,毛卫宁任总导演,张彤导演,杨烁、侯勇、焦俊艳、颖儿、夏德俊等主演的《麓山之歌》正在播出。该剧以湖南装备制造业为背景,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重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讲述了国企上市公司麓山重工进入改革深度调整期,两代重工人抱团攻坚,依靠自主技术创新完成突围、领跑世界的故事。
在深写制造业转型痛点的同时,探寻人与机器、技术之间的关系变迁,展现中国工人与时俱进的豪情和担当,这是《麓山之歌》的创作动力,也是《麓山之歌》的落笔之处。为动情讲好中国重工故事,剧组力争做足细节,从3D打印的柱塞泵、科技感满满的萌宠机械狗“牛顿”,到搭建液压特种实验室、举办工业博览会,一景一镜一物,精益求精。
作为一部工业题材剧,如果没有扎扎实实地深入一线采风,是无法发现“重工换金融”的剧情内容的,编剧王成刚做到了。对于《麓山之歌》而言,它讲的便是一个重工企业,面对经营困境,是选择“重工换金融”,还是选择技术升级的故事。在叙事上,这不仅是原创的,而且是一个较为宏大的时代主题。而在宏大的时代发展主题之下,王成刚又能以小人物、小角色、小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
接到《麓山之歌》的创作任务后,主创团队从去年4月起投入创作,提前深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领先企业,观摩世界一流车间,探访前沿实验室,向管理者、工人和技术人员讨教,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3轮采风,收集整理素材近百万字,更以线上采风形式在工人中广泛收集鲜活事迹和真实原型。筹备期间,剧组还组织主演换上工装,扎根车间,体验工厂生活,向工人拜师学艺。
工业制造业涉及许多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创作者首先要了解,其次要把它们浅显易懂地表达出来让观众明白,观众才能看得进去。经过充分地实地调研和拍摄准备,导演毛卫宁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让《麓山之歌》既“求实”也“求似”,在还原产业历史的同时,不拘泥于产业原貌,以当代视角观照工业发展,书写中国工业自立自强的振兴历程,再现工业、工厂和工人的时代变迁,让工业文化和工匠精神深入观众内心。
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