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新装备”“开学大作战,快来做一个数码达人”…… 愉快的暑假生活已经结束,中小学及大学陆续开学。每年一到开学季,线下线上就会推出各种促销活动,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忍不住开始囤货,只要和学习沾边的都要采购一遍,还有的家长“只买最贵不买最对”。近日,市消协针对开学季消费发布提示,提醒家长和学生理性消费,不要盲目陷入促销“陷阱”。
随着中小学、大学的陆续开学,“开学季经济”也持续升温,商家的各种促销活动叠加,让“开学季”变成“烧钱季”。由于未成年人消费观念还不成熟,作为家长不可助长攀比的风气,要结合自身经济状况,根据实际需要选购学习用品及电子产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勤俭节约的美德。
开学前期,记者在一家文具店看到,里面人声嘈杂、顾客爆棚。“给我拿套五年级全套书皮”“一包厚的语文本多少钱?”“给我算一下买的这些东西一共多少钱?”“给我配一套三年级的全套用品”……询价、咨询的声音此起彼伏。“我嫌麻烦,每次就多买点,像作业本一般都买两包,今年用不着留着明年用。”四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说。其实孩子随着年级的增加,课业要求不同,老师每年的要求也不同,像作业本这种消耗品多买一个就行了,以备不时之需,多囤的学习用品用不完也是一种浪费。
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已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在电脑城记者看到,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选购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孩子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做为奖励,选了一款性能不错的笔记本电脑,当然价格也不便宜,加上新买的手机,花了2万多元。”家长郭先生说。作为家长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电子产品更新迭代快,购买应本着“常买常新”策略。
市消协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家长在孩子学习用品上的投资越来越多,有时超出了家庭购买能力,因此,提醒广大家长,在为中小学生选购学习用品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购,不要贪图便宜或方便而囤货,造成闲置和浪费;不要购买“三无”商品或做工粗糙、价格过于低廉的,以及有香味、异味的产品,以免威胁孩子的身体健康。在为大学生选购电子产品时,建议家长和学生提前做好功课,了解商品性能和价格,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正规销售商和品牌旗舰店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切勿因追求低价上当受骗,同时要考虑自身经济状况,合理规划、理性消费、不盲目攀比。另外,大学生还要谨防金融消费陷阱,远离校园贷、网络贷,不要委托他人代办信用卡,不要将身份证件转借他人,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确需办理信用卡的,一定要去正规银行,并详细阅读合同条款。
市消协还提醒广大消费者,购物后要主动索要发票,当发现所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第一时间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及时拨打12315进行投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