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英
回首一年前的9月,大同为一件文旅盛事而全城欢呼,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天镇至左云段全线(北线)贯通,一条颜值爆表、沿途风光优美、可以带你品读一段段历史的旅游公路,成为大同又一张文化名片。一载有余,它也成为网友打卡、摄影师聚焦的“明星”之路。
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作为国家级品牌、中华民族符号,是山西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优势。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是山西省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规划里程1225公里,主线分为“北线和东线”。“北线”(天镇至左云段全线)里程159公里,起点位于天镇县新平堡镇平远头村,终点位于左云县三屯乡立石村。经新平堡、保平堡、瓦窑口、李二口、白羊口、榆林口水磨口,西行进入阳高县,经镇门堡、守口堡、镇宏堡、长城乡、镇边堡,至元墩进入新荣区,过镇川口攀上方山西寺长城,西下方山,经宏赐堡、得胜堡群,西去拒墙堡、拒门堡、弥陀山,南过助马堡、砖楼沟出新荣,进入左云保安堡,再经黄土口、过徐达窑、威鲁堡、八台子、宁鲁堡,盘上摩天岭,至二十边,与右玉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相接, 沿线串联辐射20多个景区、景点。
融汇历史与风光的长城之路
美国有著名的66号公路,德国有“浪漫之路”,通衢大道不仅仅是通行之用,更是可以沿路赏尽美景、领略无限风光的风景大道。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不只有风景,它串起一个个古堡、烽台、古村、隘口,也串起一段段隐入尘烟的历史。这条“天路”上既有“边疆极冲之地”,也有长城入晋第一站,也有拥有30多座庙宇的“全庙之堡”,也有隆庆和议带来民族融合的见证地,也有贸易互市重要口岸,也有大同文脉源起北魏冯太后墓永固陵……
你无论自驾还是骑行,一路畅行其间,穿行于风景通道,也穿越于曾经金戈铁马、烽火狼烟的历史。你停下来极目四望的风景,曾经也有无数个历史人物这样眺望,你脚下的每寸土地、大片花海,几百年前也养育过长驻边塞的军民,你略过的每阵风,都曾吹过这片饱含苦难与坚韧的土地。
这条融汇历史与风光的长城之路,是网友快进慢游大同长城的优选之路。
连通古村奔赴小康的致富之路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天镇至左云段全线(北线)贯通,推动我市文旅振兴、拉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沿线农村人口增收致富。一条长城“天路”连通天镇、阳高、新荣和左云四个县区,串珠成链。随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沿线的旅游开发、文化景观建设提质升级。特色民宿、写生基地、研学基地、艺术家工作室、农家乐、艺术展馆等陆续兴起。云中·伴山、塞尚驿栈、饮马长城得胜驿、花仙谷等特色民宿更成为都市人节假日乡村游的首选。而那些原来深藏在长城古村的农副产品也借助这条“致富路”走出大山,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以路引景、以景串线,天镇、阳高、新荣和左云四个县区加快建设了一批突出长城风光、展现厚重历史的特色文旅项目,让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成为连接长城风光资源、展现民族融合精神、活化长城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金秋时节,塞上大同正迎来又一个丰收的季节。行驶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路边随处停下来,拿起手机随手一拍,就是一张风景美图。向日葵、荞麦花正热烈绽放,它们与古长城一起绘就醉美的风景。一条条流动在长城边上的小河,一处处波光旖旎的水潭,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
色彩斑斓的边塞历史,风光别样的风景大道,一趟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体验,就是这样丰厚而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