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车间里,蓝色工装与各色安全盔辉映;室外空地上,线条刚健的机械排列成行,青色的烤漆熠熠闪光……熟悉的厂房,带着新时代的智能化气质突然撞入阔别已久的大众视野,这是《麓山之歌》为今年的剧集市场带来的惊喜。
总导演毛卫宁称,《麓山之歌》是“工业题材电视剧的一次再出发”。该剧不是一部披着工业题材外衣的爱情戏,也不是一部以工业为背景回忆往昔的年代剧,而是真正把大国重工放在第一主角的位置,踏踏实实,为中国制造业过去的十年写一部“创业史”。
在毛卫宁看来,排除技术难度,工业题材剧需要有戏剧性。“《麓山之歌》中,一个女工人和一个博士的爱情故事,体现出的就是戏剧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创作手法。”
毛卫宁指出,题材为上、技法为下的创作观念,在过去20多年里影响了工业题材剧的创作。因此,《麓山之歌》是对工业题材的一次纠偏、创新,或者是一次再出发。
戏剧性之外,毛卫宁表示对工业题材剧的创作也要有整体性的考虑。“第一,实事求是,就是还原历史,还原历史真相,还原产业真相;第二,‘失事求似’,不拘泥于历史和产业的原貌;第三,用当代的角度来观照工业的发展,来反思和再现工业史的演变和人的演变,把历时性和共时性结合起来。”毛卫宁希望《麓山之歌》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兴国这些概念的普及,我们希望电视剧把工业文化和工匠精神渗入到观众的内心去。”毛卫宁说。
毛卫宁表示,让专业术语在剧本的情节中尽量通俗易懂,很多剧情是围绕核心技术的突破、反垄断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故事,相信观众在跟着人物走进剧情后,会明白这些设备在生活中、在工厂中的作用,以及主人公在解决设备问题的时候,怎么产生的交流,怎么产生的人物关系的变化。这部剧除了让观众了解工业的概貌,更有对一些核心技术,甚至是具体设备具体作用的了解。
毛卫宁表示,剧中涉及很多工业事件,工程机械的术语、环节等。比如“重工换金融”、比如柱塞泵的作用,为什么要研发等。通过彩蛋,让观众在片尾对这些概念有初步了解。另外,饰演者和其所对应的生活中真实的大国工匠同时出现,让观众也能看到生活中的大国工匠是什么样子的。
王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