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师节,已经毕业的小天(化名)执意要姥姥陪着他去学校看望老师,要亲自向“董妈妈”说一声“节日快乐”。
9月23日下午,在平城区14小魏都校区,记者见到了学生口中的“董妈妈”,她就是该校四年级4班班主任、语文老师董晓丽。
谈起学生,董老师眼里立刻充满了爱的光芒,写满了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热爱。70后的她,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就把自己的满腔爱心融入到教学中,始终用一颗不倦的爱心默默润泽着孩子们的心灵。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她,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 在教育过程中,董晓丽努力把爱心、耐心、细心倾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宸宸(化名)是董晓丽班上的一名学生,患有多动症,上课时虽然很努力地控制自己,但仍时不时出现一些失控行为。董晓丽刚接这个班时,宸宸各科成绩都不好。
强烈的责任感,让董晓丽决定要好好帮助这个孩子。宸宸上课时乱跑,她就一脸慈祥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劝说他回到座位上认真听讲;宸宸不认真写作业,就将他调到班级前排,随时关注他的情况。课余时间,她还对宸宸进行单独辅导。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她都会在班里表扬他,不停地鼓励他……慢慢地,宸宸在课堂上安静了下来,各科成绩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毕业时,看到宸宸语文科目考了80多分,董晓丽的心情比谁都激动。“只要用心去感受,尊重他们的差异,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破茧而出的蝴蝶。”董晓丽说。
“刚见到小天(化名)的时候,他始终低着头,不敢和任何人对视,我几次尝试和他说话,他都低头不语。”董晓丽向记者分享了初见小天时的情形。小天也是董晓丽班上的一名学生,患有自闭症。
董晓丽像“妈妈”一样关心呵护着小天,让他渐渐放下了戒备。有一天,小天终于主动走到董老师身边,一边问“董老师,我可以摸摸你的脸吗?”,一边试探性地伸出小手。“见我微笑地看着他时,就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我的脸,之后就兴奋地蹦着跳着。”说到这里,眼泪就在董老师眼眶里不停地打转。小天的转变让董晓丽更加坚信,爱是最好的教育。
谈及教学理念,董晓丽脱口而出:与时俱进,教学相长。课堂上,她会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或是运用举例,深入浅出,让课堂具有画面感和层次感;或是侧重探讨,耐心听取学生分享的成果。董晓丽语言幽默风趣,讲课犹如讲故事,她的课堂总是笑声不断,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乐学、善学、多学。
在一次全区学校的公开课上,看着讲台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的知识形象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董晓丽就开始钻研和思考如何通过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为了尝试先进的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她不断反复修改教案、课件,制作视频、录制微课。正是凭着这股对教育工作的无限热情,董晓丽在区、市级比赛中不断斩获殊荣,不断成长。
2020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虽有26年的教学工作经验,但上网课还是头一回,董晓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做好线上授课,董晓丽做足了准备。从教案编写到课件制作,从知识点整理到资料收集,从录视频、开直播到设计学习、线上批阅……每一个环节都仔仔细细。
从教29年来,董晓丽一直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也从中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幸福。市教学骨干、市优秀教师、市教学标兵、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区模范班主任、区星级示范班主任……每一个荣誉,都让董晓丽由衷地体会到做教师的光荣;每当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她都深切感受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每当听到一句句“董老师真好”“董老师就像妈妈”这样充满童真的话语时,她都从心底感到做老师的幸福。
董晓丽说:“幸福有时也特简单,看着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像看到花儿盛开一样,幸福就荡漾在心田。”
本报记者 田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