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俄气输欧“北溪”两管道漏气

原因待查

  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两大海底管道“北溪-1”和“北溪-2”26日均探测到漏气状况,运营方表示“正在调查原因”。

  这两条管道,一条8月底以来暂停送气,一条完工后未投入运营,所以漏气对当前欧洲天然气供应状况并无直接影响,只是加剧了俄欧之间的紧张气氛。

  【同日掉压】

  据“北溪-1”项目运营方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26日晚发布的通告,当天控制中心调度员监测到‘北溪-1’输气管道内气压下降,正在调查原因。

  运营“北溪-2”的北溪天然气管道二线公司同日通报,调度员监测到“北溪-2”线路A管道内“气压迅速下降”,一夜间从105巴(1050万帕斯卡)掉到7巴(70万帕斯卡),“正在调查原因”。

  “北溪-2”去年建成,由于受到美国阻挠及西方制裁,未投入使用,但仍有部分天然气封存在管道内。据路透社报道,德国政府今年年初宣布暂停“北溪-2”项目审批程序时,该管道内已充入3亿立方米天然气。

  上述两家企业均设在瑞士,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控股、与欧洲投资方合作成立。不过,随着西方因乌克兰局势升级对俄施加制裁,参与投资“北溪-2”的欧洲能源企业陆续退出,北溪天然气管道二线公司已申请破产。

  据丹麦能源部26日通报,丹麦管辖海域内的“北溪-2”管线当天所漏气体渗入波罗的海,可能妨害航行安全,已将管道周边半径5海里区域设为禁航区,要求船只绕行。漏气状况预期不会影响丹麦天然气供应安全。

  【“形势紧张”】

  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局局长克劳斯·米勒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说,“北溪-1”和“北溪-2”管道同日出现掉压状况凸显“形势紧张”。

  该局表示,德方不清楚掉压原因,但德国天然气供应安全不受影响,当前储气量已达最大容量的91%左右。

  “北溪-2”与2012年启用的“北溪-1”主体管道基本平行,从俄罗斯港口出发,经波罗的海海底直抵德国,再经由欧洲境内输气网络将俄产天然气分别输往其他欧洲国家。这两大管道设计容量一致,年输气量均可达550亿立方米。

  欧洲联盟多国的天然气市场长期依赖俄方供应,俄罗斯几十年来经由多条管道向欧洲供气,过去相当大一部分俄输欧天然气经由乌克兰境内管道中转,其年输气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乌方每年从中获取不菲过境费。

  近年来俄乌关系愈加紧张,俄罗斯因此另建数条绕过乌克兰的输欧管道,包括已开通运营的“北溪-1”“土耳其溪”等,以确保对欧供气不受制于乌克兰。“北溪-2”原本可使俄直通德国的输气量翻一番,即使乌克兰完全关闭中转管道,也可保障俄对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稳定。但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这一俄欧能源合作项目被搁置。

  美国政府不断阻挠“北溪-2”项目开通。在俄罗斯2月24日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两天前,德国政府宣布暂停对该项目的审批程序。

  随着美欧不断加紧制裁,俄方从6月中旬起大幅减少经由“北溪-1”向欧洲供气量,8月底又宣布因管道维修需要暂停输气。欧洲多国眼下面临天然气供应短缺、价格高涨局面,正四处寻找替代气源。俄政府呼吁启用“北溪-2”以摆脱当前能源危机,但被欧盟方面拒绝。

  “北溪-2”项目在丹麦有争议。丹麦以安全为由,于2017年通过法律,可禁止该项目管道线路经过其领海。然而,项目方后来改变原铺设路线,途经丹麦海上专属经济区以规避相关法律限制。

  “北溪”漏气事件次日,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准备前往波兰,参加挪威通往波兰的波罗的海输气管道开通仪式。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大同新闻
   第05版:主题策划
   第06版:时事综合
   第07版:时事综合
   第08版:时事综合
   第09版:时事综合
   第10版:文娱
   第11版:体育
   第12版:美食
   第13版:食趣
   第14版:九龙壁 艺苑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公告
俄气输欧“北溪”两管道漏气
俄中部城市伊热夫斯克 发生校园枪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