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是我国传统“小年”。过了腊月二十,我市大街小巷麻糖的叫卖声就多了起来,一个麻糖团进嘴,满满都是甜甜的年味。但很多人不知道,我市市场上的麻糖大都来自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天镇县马家皂镇兴隆堡村。
兴隆堡村是晋北地区为数不多按照传统工艺制作麻糖的村子,被称为“麻糖专业村”。探访兴隆堡,从外看十分静谧,走进村里的糖房,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兴隆堡不大,全村200来户人家,竟有八九家麻糖作坊,他们沿用传统制作方法,做出的麻糖香脆可口,制作出来的麻糖团、麻糖棍、麻糖板、豆面麻糖等产品不仅销往周边县市,还远销河北、内蒙古。
1月13日一大早,兴隆堡村张爱军家的作坊里就升起了热腾腾的蒸气,直径1米多的大锅里满满都是黍米。开始拉糖了,张爱军把门关好,将冷却后的棕红色糖糕挂到一个特制的木桩上,打了几圈麻花后匀速后拉,拉到一定长度折回去再套在木桩上继续拉,反复多次,糖的颜色由棕红色变为金黄色直至白色,然后把拉好的糖团放在案板上,再制成麻糖团、麻糖棍、麻糖板。
“熬糖、拉糖需要在高温下进行,而做出来的麻糖要低温保存,整个麻糖制作工序用时将近20个小时。”48岁的张爱军告诉记者。
每年从立冬开始到腊月二十三,张爱军两口子每天凌晨4时左右就开始忙活,首先要给前夜发酵的黍米再次加水加温,2小时后流出糖水。“糖水过滤后倒入锅里进行熬制,这是最费时的,熬制到能挑起落片时,就要不间断搅动一个多小时,不然容易糊。”张爱军一边制作,一边向记者传授经验。
“冬闲时,我和妻子就在家从事麻糖生产,这样每年能增收1万多元,既能给两个孩子挣点儿学费和生活费,也能让大家感受些年味。”张爱军说,他会一直这么干下去,还想把麻糖产业做大,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本报记者 辛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