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播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取材自作家路遥的经典作品《人生》,讲述了农村青年高加林的奋斗人生。该剧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支持在上海立项,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跟踪扶持,是一部“上海出品”的现实主义力作。
虽然刚刚开播,该剧的精品质感已十分出挑。从剧本成色到视觉呈现,再到演员表现,水准皆在线。其中,一直以来形象时尚的青年演员陈晓和李沁,在剧中从外表到内在,真真切切地塑造了两位农村青年的形象。置景方面,该剧是在路遥故乡榆林市清涧县取景,所涉农村场景皆是在当地实地搭建,在剧中,当镜头从窑洞拉开升起,广袤的农村大地映入眼帘,壮阔无边,与棚拍加特效完全不同。
最令人惊喜的,是《人生之路》对原著《人生》的改编与续写,还原了时代,却又突破了时代。在原作中,高加林这一人物,是上世纪80年代广大有志农村青年的典型,他志比天高,有才华,有野心,却囿于家庭出身和人生际遇,苦苦求索,屡屡挫败。农村与城市的巨大差异,当时一代年轻人面对的挣扎与苦痛,尽在这个中篇小说之中。但将《人生》改编为电视剧,难度很大。从目前看来,《人生之路》在剧本改编方面,做对了两件事情。
一是对于当时高考这一事件浓墨重彩的描写。
在2023年的今天,对于高考的重要性人人有共识,但如今的高考录取率与1980年代可不是一个等量级。在《人生之路》中,“一个县五年出不了一个大学生”这句话,并非夸张。虽说高考于1977年已经恢复,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受限于教育水平的低下,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考上大学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人生之路》中,有这样的场景,全县最顶尖的10名学生在高考数学考试中,4个交白卷,3个没做完题,1个晕倒。另一个场景,则是主人公高加林,为了了解时政信息,半夜打着手电筒,去县里图书馆外的报栏阅读报纸。这两个场景,都真实还原了当时偏远农村的教育困境。
二是加入了上海作为陕西农村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叙事场景。
《人生之路》的陕北农村与上海城市这组对比场景,实际上是把故事背景从原著中乡土中国与城市文明的对立与矛盾,转变到了当下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社会转型的融合与进步之中。这一改写是明智且开阔的。这一改写,也使得《人生之路》与当下时代的连接更为紧密。高加林的痛苦不仅是在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挣扎,更有走向更广阔世界的一路坎坷,当代青年在剧中看到的高加林,不仅仅是“父辈”,更是“自己”。我们也许没有经历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生活,但我们都懂得理想之路上的遍布荆棘。期待《人生之路》能够为当下的年轻人,带来鼓励和慰藉。
据网易娱乐